近期,一大波游戲手機品牌推出了新品。這類在常人看來頗為小眾的手機產品如今在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存活了下來。距離游戲手機品牌誕生已經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從這類產品出現到現在,關于“游戲手機”到底有沒有用的話題就一直沒有停過。
現在我們舊事重提,聊聊一年多之后,游戲手機到底是不是一個偽需求。
@新浪手機 發起關于游戲手機的投票
月初的時候,@新浪手機 微博發起過一次投票,結果顯示有12%的用戶表示會購買游戲手機,有66%的用戶表示不會購買游戲手機,現在的智能手機對于手游來說已經足夠。那么如今游戲手機究竟如何?
1、如今的游戲手機什么樣了?
對于許多人來說,游戲手機意味著一個不同尋常的設計。在茫茫機海中你只需一眼,就能認出藏在身邊的玩家。這種“彰顯個性”的設計思路和游戲本頗為相似,燈帶、機械感、炫酷大概就是它們給你的第一印象。
而這種別樣的設計不僅體現在手機的外觀,還有深度定制的系統主題,無時無刻不再提醒著你玩家的身份。
當然為了避免游戲時誤操作,游戲手機們往往不會追求那種最流行的智能手機設計。比如那種上下邊框極窄的全面屏、有時會遮擋游戲按鍵的打孔屏,甚至是視覺效果更突出的柔性曲面屏。
背面的精彩和正面的“規規矩矩”倒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或許也在暗示這類產品的矛盾——為了游戲需要妥協一些,但是還得有自己的特色,告訴別人“我們不一樣”。
除了外觀特立獨行的外觀,游戲手機在配置上也會做出定制。而和旗艦手機相比,今年游戲手機硬件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散熱和屏幕。
散熱一直是游戲手機重點攻克的難關,在運行大型游戲的時候,如果核心部件持續發熱,處理器為了保護自己就會觸發降頻機制,通過降頻的方式減少發熱,這樣一來持續游戲的體驗就會大打折扣。
為了減少降頻情況發生,游戲手機廠商們費盡心思。黑鯊在新機中加入兩根液冷管,覆蓋主要熱源,以此加速散熱;紅魔則在液冷的基礎上加入了一顆風扇,試圖模仿PC、主機的散熱方式;ROG游戲手機除了新設計的空腔均溫板,還推出了外設風扇主動散熱(其他家也有類似外設)。
屏幕也不必多說,如今的游戲手機基本上都用上了高刷新率屏幕,甚至還有120Hz和144Hz的產品。除此以外,這些游戲手機的屏幕還普遍配備了240Hz或以上觸控報點率。前者配合相應幀率的游戲能讓畫面更流暢,后者則能提升屏幕觸控靈敏度,降低用戶的觸控延遲。
其他針對游戲的硬件優化,諸如雙揚聲器大喇叭、游戲獨立按鍵、超大電池容量,3.5毫米耳機孔等等,則屬于細節上的調整,很難成為決定性因素。可以說游戲手機在某些配置上已經走在行業的前端。
2、游戲手機主要賣點成功了嗎?
事實上這些硬件的改變和提升,有些確實帶來更好的游戲體驗,有些則暫時處于“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狀態。例如手機散熱機制,不可否認多一根液冷管,多一枚風扇會讓手機散熱效果變得更好,但如今市面上那些旗艦手機為了控制5G發熱所采用大面積均熱板的方案效果也并不差。
此外,還有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高刷新率屏幕何時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不管90Hz還是120Hz,甚至144Hz的刷新率都需要相應的游戲幀率配合,這樣才能發揮最大優勢。而當前支持高幀率的游戲不算太多。
我們評測中最常舉例的《王者榮耀》目前最高支持60幀,《和平精英》流暢畫質支持90幀,其他畫質下最高能達到60幀。
如今游戲手機的現狀和一年多前并沒有太大變化,甚至硬件更加超前。這并不是說超前的硬件不好,只是更好的硬件需要和游戲配合,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優勢,不然游戲手機和旗艦手機的區別在哪?只是擁有獨特外觀和對手游隱性的優化?
3、能打電話的游戲機or玩游戲更好的手機?
如今有名的手游比賽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官方指定用機或表現最好的產品往往不是游戲手機。《王者榮耀》KPL職業聯賽的指定用機是vivo iQOO 3;《和平精英》PEL聯賽官方指定用機是OPPO Reno Ace;國外MOBA游戲《虛榮》則更親近蘋果設備。
這顯然讓游戲手機有些尷尬。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我認為有兩點:
1)安卓平臺碎片化的問題,讓游戲廠商需要兼顧所有機型;
2)游戲手機的銷量決定著游戲廠商的態度。
對于手機游戲來說,僅僅適配某一品牌某一款手機顯然不太可能,手游廠商需要讓游戲適配更多手機才能獲得更多用戶。這也是為什么在高刷新率屏幕出現之初,手游沒有迅速跟上的原因。
直到現在,《和平精英》還沒有在高畫質的情況下支持90Hz刷新率。一方面有技術上的原因,另一方面配備高刷新率屏幕的手機遠沒有60Hz刷新率屏幕的手機多,手游廠商大可不必著急優化,畢竟對小部分產品做出優化所獲得收益和付出難成正比。
這和游戲主機的情況正好相反。雖說都是硬件,但游戲主機往往有平臺獨占游戲的優勢。仔細想想,你花錢買Switch,買PS4,買Xbox是為了啥?為啥買了Switch還買PS4?其實就是因為不同的設備可以玩到的游戲不一樣。而游戲廠商往往也會針對不同主機平臺對游戲進行優化,讓游戲在這個平臺上發揮最大優勢。
這種“游戲廠商專為硬件平臺開發游戲”的情況并沒有出現在游戲手機上。相反,游戲手機需要跟著智能手機的節奏,不斷更新硬件,最終希望通過硬件催促游戲廠商更新。顯然后者所希望的太難實現,原因正式上面所說的游戲廠商要顧及所有機型。
而且一款手機的硬件發展太快,又不能像PC那樣擁有相對較長的生命周期。這也就導致游戲廠商很難單獨為一款產品優化游戲。
游戲手機品牌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為了和旗艦機之間拉開差距,這些品牌在努力和游戲廠商談合作。ROG游戲手機和黑鯊都選擇了和騰訊游戲合作,共同對游戲進行優化,使之更好的契合當前硬件。
華碩和騰訊游戲合作
從游戲的角度出發,當前的游戲手機沒能像主機那樣有特定的游戲內容吸引更多用戶;而站在智能手機的角度,這些產品為了游戲又犧牲了一些智能手機看中的設計和功能。
不得不說,如今的游戲手機因為手游的發展而遇到機會,但也因為手游的生態而難以像游戲主機那樣風靡全球。
而在游戲機和智能手機之間掙扎的同時,這類產品也遇到另一個問題——核心用戶在哪里?
4、尋尋覓覓那些執著于游戲手機的人
一年前,vivo iQOO品牌誕生時,iQOO品牌負責人馮宇飛特意強調新品牌不是游戲手機,而是針對互聯網人群、主打性能的產品。他們認為:游戲,只是體現性能最好的方式。
這頗有些“明明賣的是千里馬,非說自己是交通工具”的感覺。其中原因就在于游戲手機面向的用戶群體太小了,只針對這些人路子就走窄了。
根據數據公司極光的一分數據,2019年我國手游用戶月活達8.25億,顯然手游市場的上升空間很大,游戲手機品牌不想放棄這個具有潛力的市場。但是在這些用戶中有多少是手游的深度玩家呢?又有多少會因為手游購買一款手機?
如果自己就把自己圈起來,或許會得到真·玩家的青睞,但也會將那些喜歡游戲但不深入的用戶擋在門外。這就是游戲手機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即便一個品牌在游戲手機領域拿下了整塊蛋糕,依然不足以說動游戲廠商為其打造獨占游戲或者做出專項優化。
除了在有限的用戶群中擴張自己的地盤,游戲手機還要說服其他用戶,自己的產品比旗艦手機強。這對于游戲手機來說更不容易。文章開頭的投票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在大多數用戶眼中,旗艦手機的游戲性能本身就很好,并且在其他方面(尤其拍照)表現更好。
既然游戲手機有替代選項,又沒有獨占游戲內容吸引用戶,再加上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游戲手機“特立獨行”的造型。那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游戲手機的意義不大,它始終是面對著那些在游戲道路上有更高要求的小范圍用戶。
寫在最后:
硬件超前游戲太多,又很難拿到游戲廠商的專屬支持;針對游戲做了不少優化,但又很難和旗艦手機拉開距離;面對的用戶群體太小,不足以作為和游戲廠商談判的籌碼···這些都是游戲手機面臨的問題。
如今看來,游戲手機還是小眾,為有限的用戶群體提供著專屬于他們的產品。畢竟游戲不像拍照,后者是幾乎所有人的需求。于是,在當前階段游戲手機的噱頭依然大于產品本身的意義。
或許有一天,隨著手游的繼續壯大,手機廠商和游戲廠商進一步結合,游戲手機會像游戲本那樣拿到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但是現在,游戲手機的前途依然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