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科技有一說一
聯合國與百度共同建立大數據庫聯合實驗室的消息,熱翻了互聯網,在無數網民們為百度自豪,同行羨妒百度的同時,不禁讓人思考,聯合國“中意”百度,除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這個美名,領先的大數據技術優勢做月老,還有什么因素在一旁“幫襯”,為百度加分,最終促成這段佳話?
百度大數據引擎力促“良緣”
百度在2014年4月份正式發布大數據引擎。通過開放大數據核心能力,百度將更好地幫助傳統行業挖掘數據價值。海量數據存儲、關聯、分析是大數據時代的關鍵,但數據又不只是數據,百度所做的是將背后的經濟價值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出來,逐漸轉變為服務和貨幣符號。
作為全球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大數據引擎,百度的大數據引擎是將數據進行收集、存儲、計算、挖掘和管理,并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和數據建模技術,使數據具有“智能”。
這種大數據引擎的意義之一就在于能夠更好的優化公共基礎設施。大數據引擎對于公共的基礎設施建設顯然是有著促進的作用,同時對于城市的管理者,對于整個城市的居民而言,也有了更多的數據去支撐其決策,支撐其用更科學的方法去改善城市的周邊環境。有評論稱:這個引擎的推出是有增加全社會福利的潛質。這一點,與聯合國的為全球人謀福祉的宗旨理念不謀而合,也為聯合國“相中”百度埋下伏筆,由此,相信百度的形象在聯合國的心中也因此加分不少。
百度利用其大數據等技術優勢,確實可以幫助各行業應對挑戰,推動社會大數據、行業大數據的價值挖掘進程,這可以說是百度多年深厚技術積累的一次蛻變的過程。技術條件過硬,也讓百度逐漸變得“無可挑剔”。機會總留給有準備的人,恰逢聯合國在全球尋求合作伙伴之際,百度的大數據促成了與聯合國的合作。
百度大腦竭力“幫襯”
而作為百度大數據引擎的關鍵組成部分——百度大腦也為百度加分不少。海量、龐雜的大數據分析挖掘需求使得百度加速了對人工智能的研究布局。作為天然的大數據企業,百度已經擁有了完整、領先的大數據技術。依賴于百度公司的技術基因,基于“深度學習”的計算機模擬人腦項目“百度大腦”應運而生。作為百度大數據引擎的精華,代表人工智能水平的百度大腦(Baidu Brain)融合了全球領先的深度學習算法、數據建模、大規模GPU并行化平臺等技術,實現了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與成長,它擁有200億個參數,構造起世界上最大的深度神經網絡。
在與聯合國接觸中,百度必定要展現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博得對方的青睞,而就百度而言,其形的數據資產,經過分析,成為無形的價值資產,以人工智能指導企業、組織的行為,有針對性的行動,節省時間,提高效率,不做無用功,是符合當今世界注重“增效”的理念,同樣符合聯合國的理念。
此外,百度的技術積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加分因素。2014年Q2,百度技術研發投入總計17.37億元,同比增長84.5%,該增長源于研發人力投入的增長。百度2014年第一季度研發支出為12.77億元、2013年第四季度為12.64億元、2013年第三季度為10.91億元,已連續三個季度超人民幣10億元。而2013年全年,百度研發投入則高達人民幣41.07億元,相比2012年增長78.2%,占全年總營收的比例接近13%。這一比例不僅遠高于業內平均投入水平,也高于硅谷領先科技企業的投入比例。在研發方面的不斷加大投入,讓百度成為一家典型的“技術驅動型”公司。可以說,要用技術改變世界,解決全球性問題,自然需要深厚的功底的技術積累。
從這些方面看,百度似乎天生就是聯合國的“良配”。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