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稱,蘋果公司(Apple)標志外型簡約卻極富質感,被果粉視為時尚的象征,而各界對于蘋果咬一口的由來也有諸多臆測。據臺灣媒體3月31日綜合外電報道,蘋果最初的標志是牛頓坐在蘋果樹下看書的鋼筆繪畫,由創始人之一的韋恩設計,只在生產Apple I 時使用,如今看來相當古典。


蘋果創辦人喬布斯后來重新委托廣告設計,最后使用彩虹條紋、被咬了一口的蘋果圖像。這個標志一直使用至1998年,在iMac發布時修改成為雙色系列。
2007年再次變更為金屬帶有陰影的銀灰色,2013年再改為較扁平的設計,一直使用至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稱,蘋果標志的由來可能是為了向英國數學家圖靈致敬。圖靈提出的模型為電腦科學奠定了基礎,卻因身為同性戀者受到政府迫害,最后死于食用內含氰化物的蘋果。
不過蘋果標志的設計師杰諾夫受訪時證實這個logo與圖靈無關,喬布斯也曾說,“被咬掉一口的設計,只是為了讓它看起來不像櫻桃”。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