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醫院(以下簡稱“一婦嬰”)每天早上7點開始上班,以前的這個時間,大門外已排起長長的掛號隊伍。“現在開門的時候基本看不到門口的長隊了。”一婦嬰信息科科長莊思良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
2014年8月,一婦嬰正式加入支付寶錢包的“未來醫院”計劃;10月份,又接入微信支付。患者可以通過支付寶錢包的服務窗和微信的公眾號實現掛號、預約、查詢排隊序號、到號提醒、繳費、查看藥單、收取檢查單等就診的大部分環節,大大緩解了之前就診過程中的低效率問題。
繼切入傳統零售、交通、餐飲等行業之后,移動互聯網正在與醫療這個長期備受詬病的行業發生化學反應,試圖在有限的醫療資源情況下改善患者就診體驗,優化醫院資源配置。目前,支付寶錢包和微信已在醫療方面積極布局。
2014年5月,支付寶錢包正式推出“未來醫院”計劃,將阿里最基礎的支付能力、賬戶體系能力、數據能力、云計算能力輸出到醫療行業;8月份,微信支付正式公布“微信智慧生活”全行業解決方案,即以微信公眾號+微信支付為基礎,幫助傳統行業將原有商業模式“移植”到微信平臺,通過移動電商入口、用戶識別、數據分析、支付結算、客戶關系維護、售后服務和維權、社交推廣等能力形成整套的閉環式移動互聯網商業解決方案,而醫療成為主要項目之一,被稱為“智慧醫院”。
支付寶錢包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已有21家醫院合作上線;微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供的合作醫院名單中,截至11月底,打通微信支付結算的醫院也達到21家。
由支付切入整合資金流
莊思良表示,目前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更多的應用場景還是在門診。一般情況下,門診就診的大致流程為,掛號-候診-醫生問診-檢查-醫生開處方-拿藥。在此過程中,涉及多個支付環節,而這部分也是之前給患者造成“痛點”最多的地方。
掛號的實質在于繳費領取候診號碼,之前患者需要排隊繳費,而通過支付寶錢包服務窗和微信公眾號,患者可以不受空間限制,通過移動支付實現繳費并領取號碼。莊思良稱,目前一婦嬰已將網上掛號時間提前到6點半,患者可以在家即可支付完成掛號,然后根據號碼適時到醫院就診。顯然,基礎支付能力對于目前的支付寶錢包和微信來說,已不是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通過移動互聯網繳費還需要身份認證。目前,賬戶體系能力被視為支付寶錢包推動“未來醫院”計劃中最重要的優勢之一。截至2014年10月中旬,支付寶錢的活躍用戶數已達1.9億,并且全部通過身份認證。莊思良表示,支付寶錢包的實名認證數據轉到醫院的系統直接后臺確認就行,但微信首先需要患者填寫身份信息,然后到醫院窗口確認一次,再進入醫院系統(即一次性確認)。
莊思良表示,第二次繳費一般為診間支付,醫生問診完一般會建議患者做檢查。但排隊繳費依然是患者的“痛點”。以支付寶錢包為例,醫生開完檢查單,信息同步至支付寶錢包服務窗,患者直接在手機上進行支付后即可合理安排時間到相關科室檢查。之后醫生開處方,患者繳費取藥按照同樣的流程。
不同于其它傳統行業,在資金方面,醫院還涉及醫保報銷部分。目前,支付寶錢包和微信在提供支付功能外,也實現與醫保“綁定”。但莊思良表示,各個城市的醫保政策不同,因此,在通過移動互聯網支付時,不同區域的醫院有不同方法。
據了解,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成為首家實現微信綁定醫保的醫院,患者將醫保卡與醫院的微信公眾號綁定,在醫院繳費時,即可實現醫保部分的實時報銷,患者只需繳納自費部分。對此,微信一位參與“智慧醫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功能背后的系統和微信關系不大,主要是醫院和社保部門對接,微信只是提供一個接口。
但在上海,這一功能暫時無法實現。這也是支付寶錢包推動“未來醫院”計劃中無法掌控的環節。
莊思良稱,醫院已經打破各科室的信息孤島,將各業務線系統對接到一個中心平臺上,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接入這個平臺即可,資金將在一定賬期后,由支付寶錢包和微信轉入該平臺,然后再分發到醫院財務系統。對于醫院而言,既減輕了窗口收費人員的工作壓力,方便了資金的高效率歸集,同時也改善了患者就診過程中的環境。
信息流重構
莊思良介紹,一婦嬰的微信公眾賬號在2014年就開通了,之前主要是推送一些信息,收集患者的一些反饋,201410月份才接入支付。
互聯網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對信息的重構,而在患者與醫院之間,信息不對稱一直是無法解決的頑疾。在未來醫院和智慧醫院計劃中,支付寶錢包和微信分別通過支付寶、微信支付解決了支付問題,而服務窗和公眾號則承載著重構信息的功能。
在患者就診過程中,掛號信息、候診(檢查)進度、報告結果、處方信息、繳費信息等等全部實現了患者與醫院的同步流動,患者甚至可以通過手機即可查詢自己一定時間段內的就診信息。
莊思良表示,目前移動支付在住院環節的應用場景不是很多,因此,通過信息交互的方式來提升服務將是一個趨勢。他以預約床位為例,以前患者在門診就診完后,醫生會開具床位預約單,患者一般會不斷打電話查詢床位情況,但經常遇到打不通的情況;移動互聯網時代,患者就診的信息會保存在醫院的數據庫中,對于需要預約床位的患者,一旦有床位,醫院會提前通過系統直接發送到患者的支付寶錢包或微信公眾賬號中。
就一婦嬰的特點而言,莊思良還打算將移動互聯網運用到早產兒身上。他表示,早產兒被隔離,很多家長希望了解信息,醫院就可以定時通過推送嬰兒圖片、喂養情況、體重等信息給家長。之前,則是家長打電話過來,工作人員需要核實很長時間才能做出反饋,耗時費力,效率很低,并且經常出現糾紛。
通過支付寶錢包服務窗和微信公眾賬號,醫院實現了資源的統一整合和信息的統一匹配,使得信息碎片形成一套有體系的完整的信息流。
莊思良表示,移動互聯網對醫院的改變,將不只停留在單個環節的優化上,而將實現資源的打包整合。
而按照支付寶錢包的規劃,未來還將打通在線完成電子處方,附近的藥物配送、保險實時申請賠等其它環節,甚至患者可以通過支付寶錢包服務窗對醫院和醫生的評價,最終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形成健康管理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能夠對患者健康提出預警。 這些功能一旦實現,將完全重構目前患者就醫的流程和生態。
莊思良稱,目前一婦嬰的患者只能查詢3個月內的就診情況,主要是考慮到服務器的承載力。顯然,醫院將線下的資源和信息搬上移動互聯網將對IT系統造成壓力,但同時,在信息流的重構和資金歸集過程中,系統積累了大批量有效的實時在線數據。
對于支付寶錢包和微信這樣的科技平臺而言,這也正是其整個商業模式的核心,如果說前期的支付和信息交互只是“引流”,那么,云計算、大數據才是其真正的價值所在–變現。
當醫院信息化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云服務將成為標配。同時,支付寶相關人士之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未來醫院計劃對大數據的最大貢獻在于多了一個維度,加上吃、穿、住、行,共同形成一個消費者的完整商業畫像。莊思良分析稱,阿里目前已在健康領域多有布局,未來一旦醫藥徹底分離,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迅速實現與其相關業務的對接,比如天貓醫藥館。
對于移動互聯網對醫療行業的改變,莊思良表示,目前移動互聯網依然解決不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只是在現有資源的情況下推動不斷優化。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