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擁擠問題可謂是世界性難題。除了極少數城市由于發達的公交系統以及對私人汽車限制發展,世界上的大多數城市都不同程度遭受著交通擁擠的困擾。近年來,隨著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快速發展,一二線甚至三線城市的道路系統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擁堵。盡管國家已經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完善交通設施,但限于一系列客觀條件,短期內對于目前已經發生的大大小小交通病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的。
2012年程維創立了滴滴,2014年優步進入中國,許多人都期許著網約車的出現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交通壓力。但根據高德的報告顯示,從2015年5月互聯網快車出現開始,交通擁堵延時指數較去年同期約上升13%,其峰值擁堵程度頻繁刷新原有2014年最高記錄。其中,北京,廣州、杭州、深圳等專車、快車主要城市,環比2014年Q2,進入5月后擁堵程度明顯加重。究其原因,因這幾款軟件應運而生的“專職網約車司機”越來越多,很多原本并沒有車或者暫時并沒有打算買車的人,因為網約車早期可觀的收入都紛紛買車當起專職或兼職司機。隨著打車軟件的使用越來越方便,路面卻也變得越來越堵。
難道所有的網約車軟件都是這樣一把雙刃劍,就沒有既能帶給用戶方便出行的同時,又起到真正緩解交通壓力的嗎?有見及此,一款名為“低碳合乘”的APP在此時應運而生。低碳合乘倡導車主之間的車輛資源互助共享,免費合乘。而這個免費是車主與車主之間、車主與平臺之間均為免費。2013年北京率先將“合乘”合法化,認可“合乘”行為,2016年3月份深圳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來“合乘通道”,可見“合乘”已經從概念落地成了可實施的行為。低碳合乘提倡大家每周每人至少少開一天車,如果這個愿景能實現,相當于道路上每天的機動車總量下降了20%。這就意味著,高峰期的擁堵壓力將大大減少,甚至消失,同時碳排放也相應地減少。所以低碳合乘這個拼車軟件無論對路面的擁堵亦或是環境的保護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如果說堵車是動態交通中的難題,那么停車難則是靜態交通管理中的最大問題。近年來我國機動車擁有量迅猛增長,之前的城市規劃對此卻預計不夠,停車泊位配建很少。資料顯示,按照國際通用的標準,城市停車位總數應該是汽車總保有量的1.3倍,還要有不低于車輛總數0.3倍的社會公共停車位。但是我國絕大部分城市的情況萬分不容樂觀,城市的停車位與機動車擁有量之比相差懸殊,其平均之比僅為0.26:1,遠遠低于國際標準。停車位的不足造成大量的車輛無處停放或隨意停放,亂停車進一步影響了動態交通,以及引發堵車等交通問題。即使情況如此嚴峻之下,其他網約車平臺仍在鼓勵大家買車做“司機”,相當于變相加重了停車難的負擔。而低碳合乘卻號召每家少買一輛車,并且從規則上讓這個想法具備可操作性。舉個例子,駕駛人通過搭載其他順路乘客積累一種里程貨幣,而這位駕駛人的妻子則可以消耗這種貨幣搭乘別人的順風車。本來是需要購買兩輛車的家庭,因為這個APP的存在,完全可以一輛車就滿足了全家大部分的出行需求。
網約車的出現在解決部分大眾出行問題的同時,也在制造著新的矛盾。但慶幸的是,仍然有很多企業并沒有把賺錢放在第一位,而是在思考如何為大眾、為社會多貢獻一份力量。低碳合乘正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之一。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