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疊加“眼紋”防護賬戶安全,大數據驅動數據安全防控體系,歷屆“國家網絡安全周”都堪稱各互聯網公司科技能力的“競技場”。
9月15日下午,“2017網絡安全博覽會暨網絡安全成就展”(下稱網絡安全周)媒體見面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這意味著自16日起,今年的網絡安全周將正式啟幕,作為主要參展商,阿里生態體系這次帶來了“十大安全黑科技”。
今年網絡安全周仍以“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為主題,由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國人民銀行、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等九部門共同舉辦,自9月16日持續至24日。
“以新安全智能技術詮釋阿里巴巴‘為人民’的獨特社會價值, 以群防群治全鏈路安全體系構筑“靠人民”的網絡新生態。”媒體見面會當天,阿里巴巴集團安全部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阿里將在展館設置安全科技體驗區,通過產品在生活場景的應用,圍繞“智能新安全,網絡新生態”,呈現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安全、螞蟻金服安全和阿里云安全在內的整個生態體系的全鏈路安全防護能力。
“以前用戶更關注資金安全,如今數據安全、隱私保護也備受關注,尤其在整個網絡黑灰產業鏈的作案手段不斷翻新的背景下。”螞蟻金服副總裁芮雄文介紹,在歷次參加的網絡安全周上,阿里巴巴全面展示了自身在交易、支付、電商生態、云計算、企業安全、個人用戶保護等領域的強大安全防護能力。
安全技術無止境,每年,阿里巴巴都會集合各業務線安全力量,通過大數據技術優勢積極輸出安全能力,并將貼近民生的安全產品和內容帶給用戶。從保護平臺自身安全逐步走向更好保護生態體系中所有合作伙伴的安全,不斷提高整個生態的安全水平。
在阿里生態體系里,無論是與國務院聯席辦共建的錢盾反詐騙平臺,還是和公安部刑偵局合作開發的“偽基站實時監控平臺”,以及為解決電商生態數據安全風險,由阿里生態安全團隊搭建的以大數據驅動為核心的數據安全防控體系——御城河等網絡安全產品、項目,都科技感滿滿,也都在提升整個行業的安全水平。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參加2016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時曾提出,網絡安全是現代商業發展的基礎設施。
阿里生態體系在網絡安全能力方面的建設有目共睹。
螞蟻金服安全通過實時風控系統,疊加“人臉”、“眼紋”等生物識別技術,為賬戶安全提供安全防護保險。同時還啟動了“反詐益起來”行動,推出“反欺詐網絡風險預警智庫”。一年多來,預警智庫已累計覆蓋人群2億人次。
阿里云安全則在幫助全中國(大陸)37%的網站成功抵御16億次攻擊,每日防御2000次DDoS攻擊。
與此同時,阿里還積累沉淀并向整個商業生態貢獻出“數據安全成熟度模型(Data Security Maturity Model, DSMM)”,旨在保護消費者、合作伙伴利益。目前,基于DSMM起草的國家標準也已進入征集意見稿階段,有望年底發布。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