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從2017年10月首次發現2顆脈沖星,
到11日公布已發現102顆脈沖星,
它兩年多來發現的脈沖星
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沖星搜索團隊
發現數量的總和。
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FAST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消息一出,
立馬上熱搜!
而在評論區,
大家都在喊一個名字!
“中國天眼”FAST 是以南仁東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學家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設想,利用貴州省天然喀斯特巨型洼地,建設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如今,這可能是今天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大科學裝置之一,這個落成于2016年、看上去像一口大鍋的射電望遠鏡,讓中國擁有了全世界最靈敏的“耳朵”。
但很少有人知道,如果將時間的指針回撥到上世紀90年代,我們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這里不通路、不通電,與工業文明幾乎隔絕,20公里的距離,就是村民眼中的整個世界。20多年過去了,這片大山深處藏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72載人生路,南仁東永遠閉上了雙眼,但給人類留下了看破星辰的“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