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2020年全國交通運輸通信信息中心主任工作交流暨智慧交通應用技術交流會在湖南長沙舉行。奇安信集團副總裁韓永剛在演講時表示,新技術是新基建與數字化轉型的推動力,關鍵點是信息化技術與業務的融合。同時,新基建是數字化的深入階段,網絡安全風險等同于業務風險,“一失萬無”。

圖:奇安信集團副總裁韓永剛
《交通運輸部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動先進信息技術應用,逐步提升公路基礎設施規劃、設計、建造、養護、運行管理等全要素、全周期數字化水平。交通運輸部去年印發的《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則指出,要兼顧創新發展和安全發展,防范化解數字化轉型帶來的信息安全風險,提升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和國家利益。顯而易見,這對于智慧交通的網絡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此,韓永剛表示需要加快安全設施配置部署,強化統一認證和數據傳輸保護,建設集態勢感知、風險預警、應急處置和聯動指揮為一體的網絡安全支撐平臺,加強信息共享、協同聯動,形成多層級的縱深防御、主動防護、綜合防范體系,加強威脅風險預警研判,建立風險評估體系,以此推動部署靈活、功能自適、云網端協同的新型基礎設施內生安全體系建設。
與此同時,韓永剛強調,智慧交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例如車聯網最終會是以省、市、縣、路、車五級結構進行組織,同時以縣市級綜合管理中心為重點指揮平臺、以路級車級個性化信息采集大數據為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和車路云聯網應用為重點的“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綜合工程”。
因此,安全建設決不能一蹴而就,應從“零散建設”走向“全局建設”,與數字化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運行,從過去的零散、局部、被動的建設,升級為構建內生、體系化、主動有序為特點的網絡安全體系的構建。這就要基于內生安全框架,推動新一代身份安全、重構網絡縱深安全、泛終端與物聯網安全、云數據中心安全建設、大數據應用與流轉安全、實戰化的安全運行等工程任務,與交通行業的信息化發展相融合。
據介紹,內生安全框架的核心在于將網絡安全的能力與政企信息化環境相融合,使企業可以在數字化環境的內部去獲得安全免疫力與抵抗力,從而幫助政企機構建立全面覆蓋的網絡安全能力體系,將網絡安全能力“調用”到數字化體系當中,融合覆蓋。這樣也使得能力導向的網絡安全向服務化的模式進行升級,成為支撐數字化與新基建不可或缺的基礎保障。
奇安信圍繞新基建中“智慧交通”的各種業務場景,并以基于內生安全框架的“十大工程、五大任務”為落地抓手,通過框架提供的方法與工具集,能夠有效幫助企業將網絡安全能力充分識別、工程化建設,并實戰化運行起來。”目前,內生安全框架已經在超過40家政企機構中取得了良好應用效果。

據悉,本次會議由交通運輸部科技司指導,湖南省交通運輸廳主辦,湖南省交通運輸廳科技信息中心承辦,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協辦,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交通運輸部信息化發展戰略,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運用新技術,提升交通運輸行業信息化治理能力。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