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鞏固教育扶貧成果,作業幫夯實扶智長效
扶貧先扶智,作業幫旨在幫助貧困地區兒童擺脫貧困代際傳遞的“千帆公益”項目啟航兩周年,取得了一些成果。今日,《人民日報》客戶端發文報道作業幫在教育公益扶貧實踐方面的探索。
“小小石榴籽”扎根新疆
11月23日,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近日,作業幫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教育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小小石榴籽”計劃。按計劃,作業幫將在一學年內,分別面向阿拉爾市小學部分班級和高中全部班級開展雙師課堂合作。
這是作業幫以教育扶貧為抓手再行公益責任的舉措。早在2018年11月,作業幫創始人兼CEO侯建彬就宣布發起“千帆公益計劃”,開啟教育扶貧公益事業的征程,積極探索教育公益扶貧的路徑和實現方式。
截至目前,作業幫的公益團隊已先后在新疆、西藏、河北、甘肅、內蒙古、云南、青海7省、自治區的貧困地區開展精準扶貧活動,累計投入優質課程、教育硬件產品、學習物資等價值8000余萬。
新疆:兩地雙師同上一堂課
作為在國內擁有較大用戶規模的K12在線教育平臺,作業幫正通過科技賦能,把優秀的老師和優質的內容放大,讓優質的教育資源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方式惠及全國各地的學生,特別是教育資源匱乏地區。
“三區三州”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啃下的“硬骨頭”。該地區有200多個市縣的數萬所中小學,教育資源匱乏。此次作業幫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教育局的合作,就是作業幫助以教育扶貧繼續鞏固脫貧成果的具體實踐。
據介紹,此次雙方開展的雙師課堂合作,即“一間教室,兩位老師”,由作業幫出一名主講老師在北京進行線上課堂直播講解,合作學校出一名現場老師在教室同步輔助教學并指導學生做練習、考試。
在主講老師的安排上,作業幫選拔作業幫高中教學教研團隊的優秀老師,以“傳幫帶”的形式,與阿拉爾市的老師分享教學方法和授課技巧,并安排專業團隊搭建管理平臺,對項目進行持續管理。
甘肅:“AI+大數據”的全套學習方案
西和縣曾是甘肅省深度扶貧縣之一。由于當地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成為國家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之一。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2020年9月,作業幫加入到對西和縣的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中。

作業幫公益團隊走進西和縣對接教育資源
根據西和縣教育教學發展情況,作業幫制定了“AI+大數據精準扶貧”的全套方案,包括向西和縣小初高學校4000余名教師開放作業幫直播課賬號,向全縣小初高學校每個教學班級免費提供作業幫VIP年卡、贈送作業幫錯題打印機喵喵機等。
開通作業幫直播課賬號權限后,當地教師可無限次登陸作業幫直播課賬號,觀看作業幫所教學科名師真實在線教學場景,并結合個人教學特點及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情況加以借鑒和創新。此外,作業幫還為西和縣小初高學校教師開放了作業幫的“好課幫”使用權限,老師們可免費下載海量教學課件,并免費使用700萬試卷,定制智能組卷等。
“扶貧有短線,也有長線。對人的投資、對教育的投資,是最長線的扶貧,是最有意義的事情。”侯建彬表示,作業幫提供的多種在線教育服務,本身就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實踐。
內蒙古:守護每一份微小心愿
作業幫公益團隊始終相信,“愛”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方式。
去年5月,“圓夢微心愿”公益活動在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率先啟動,首次活動共認領了科右前旗學生“微心愿”1094個,累計采購價值20余萬元的愛心物品。今年夏天,在團委北京市海淀區委和團委敖漢旗委的幫助下,內蒙古敖漢旗雙井小學100個孩子的100個心愿“飛”到了作業幫。
9月11日,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作業幫公益團隊乘著滿載愛心物資的“圓夢巴士”來到位于內蒙古敖漢旗黃羊洼鎮的雙井小學,將包括書包、鋼筆等學習用品送到學生手中,滿足了孩子們的“微心愿”。
“陽光照到的地方,種子就會發芽。我們相信,通過對教育公益扶貧路徑的不斷探索,將有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兒童,通過我們的努力,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作業幫相關負責人表示,作業幫希望以己之力,為國家脫貧攻堅全面收官貢獻自己的力量。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