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安全軟件服務商CrowdStrike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消息引起了行業內的關注。作為to B服務新勢力,在上市交易首日股價曾一度漲超96%,市值超過120億美元的表現實屬優秀。數字飄紅是利好現象,從另一角度看這也證明CrowdStrike背后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服務受到了資本市場和用戶市場的廣泛認可。
CrowdStrike身上有兩個標簽特別符合”當代潮流“,一個是產品采用SaaS模式,一個是專注安全賽道。目前,企業上云已是普遍認知,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融合更是將眾多應用推至B端和C端市場中。但是不可否認地是,在更多細分垂直服務里,“云+”的演變才剛剛開始。
在特定領域,云安全絕對代表著新的機會
CrowdStrike CEO喬治-庫爾茲(George Kurtz)在上市后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會從網絡安全股票中脫穎而出是因為它完全用云計算技術建立服務。庫爾茲說:“目前網絡安全領域還沒有Salesforce。我們認為,我們采取了正確的方法,創建了正確的架構,并將成為云計算領域的第四大支柱。”
仔細研究,CrowdStrike特別之處正是因為“它正在推動實現“云端優先”的安全模式”。CrowdStrike認為自己是一款基于SaaS的終端防護產品,通過SaaS訂閱的方式集成了不同云模塊,總體涵蓋了端點安全、安全和IT運營(包括漏洞管理)和威脅情報三個方面的服務。并且通過單一數據模型和開放式云架構,采用PaaS模式讓第三方合作伙伴能夠快速構建和部署新的模塊,滿足客戶多樣化需求。
CrowdStrike所在的云安全服務屬于網絡安全的細分行業,是近幾年新衍生出的領域。不過,這可不是國外企業的“專利”。從2010年開始,SaaS服務在中國愈加流行。與CrowdStrike相同,中國本土也誕生了基于SaaS模式提供端云結合的云安全服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締盟云,這家定位云安全軟件服務商的杭州云締盟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締盟云,cloudaemon)成立于2017年,是由前華為資深安全專家團隊創立。
作為國內首家提供全棧云化DDoS防御產品的廠商,基于SDP (Software Defined Perimeter,軟件定義邊界)的架構理念,締盟云通過構建貫穿終端、互聯網和云的彈性安全區域(Elastic Security Zone, ESZ),提供API接口服務,讓企業客戶快速將服務器、業務數據、終端等全部納入保護中,全方位解決云時代面臨的互聯網安全問題。
締盟云團隊認為安全應該是平等普惠、被廣泛使用的。采用SaaS模式的安全服務可以讓用戶在最小化服務成本的情況下獲取便捷、按需、可擴展的防護效果,直接解決目前企業云安全的需求痛點。
例如,DDoS攻擊在游戲行業尤為嚴重。傳統的防護手段依靠大帶寬硬抗,只能緩解。針對游戲客戶,締盟云安全平臺在玩家終端和游戲服務器之間,構建彈性安全區域(ESZ),使攻擊流量無法進入,從而徹底解決DDoS攻擊問題。
據Gartner預測,2020年云計算規模將達4114億美元,5年復合增長率17%,安全作為云計算五大基礎設施之一,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滲透率較低。締盟云舉例,目前國內中小企業4000多萬,物聯網設備到2020年預計將達到501億,安全作為平等、普惠的基礎設施,可以為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提供服務。
安全是主動防御,而非被動防護
云安全的發展讓眾多企業受益,除了技術能力是推動安全行業更進一步發展的原因之外,本質上還是市場對云安全本身的認知變化,促使云安全服務的理念有了新突破。
例如,CrowdStrike旗下Falcon平臺分別有CrowdStruts威脅保護和CrowdStruts攻擊情報兩種應用。CrowdStruts威脅保護特點在于不像傳統的產品,關注惡意軟件本身,它還可以用于識別攻擊者的攻擊操作方式,創建攻擊側寫,以對已知的攻擊和攻擊者進行匹配,實現更詳盡分析,得以防患于未然。
締盟云認為這背后就是”變被動防護為主動防御“理念的典型體現。締盟云對此持一致看法。2017年6月,締盟云推出全棧云化的DDoS防御產品“太極盾”。不同于傳統的云抗D,關注攻擊協議類型和流量清洗能力,太極盾通過SDK將防護觸角延伸至終端, 只允許SDK授權的流量進入業務網絡,幫助企業從源頭主動防御DDoS/CC攻擊。尤其對于DDoS攻擊最為嚴重的游戲行業,太極盾按終端DAU按月計費的商業模式,網絡無損的防御效果已得到興動、來游戲、土豪金閑云閣等數百家游戲客戶的認可。據悉,締盟云也與阿里云、亞馬遜云、微軟云、谷歌云等云服務廠商展開合作,共筑云上安全服務生態。
從CrowdStrike,締盟云等廠商身上可以看到,安全服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政府在推進各項網絡安全政策的推進和實施,進一步加強了我國的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各個網絡安全廠商正在不斷創新,應對更多挑戰。正如締盟云愿景一樣,安全將讓世界變得有序,構建安全有序的數字世界才是科技世界未來發展之道。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