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以“激發數據要素新動能,開啟數字中國新征程”為主題的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省福州市拉開帷幕,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出席峰會演講時表示:“數字經濟這艘大船要想行穩致遠,必須維護好數據安全這塊‘壓艙石’。”

齊向東認為,“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已經成為核心生產要素,數據安全的保護力度,決定了數字經濟這艘大船的航速。”
保護數據安全,各國都在抓緊出臺數據安全保護的法律法規。如2018年歐盟實施《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對于不同的數據類型規定了不同的處理路徑;2019年美國參議員提議制定《國家安全和個人數據保護法(草案)》,以保護國家安全的名義阻止美國數據流入中國及相關國家;歐盟還在草擬一項計劃,在三到五年的時間里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
“如果對數據安全的保護力度過大,會讓數據的共享和流動變緩,相應地,數據經濟這艘大船的航速也放緩。”齊向東表示,在合規的壓力下,企業和機構壓力下“不敢”、“不愿”、“不能”共享數據,形成了“信息孤島”。大量創新企業難以獲取生產所需要的數據要素,無法對數據價值進行充分挖掘。
而另一方面,如果對數據安全的保護力度過小,會導致數據的濫用變本加厲,也會影響數字經濟這艘大船的航速。數據安全保護不能矯枉過正,數據安全與數據流動之間如何平衡,值得大家深思。
在這一問題上,我國加快數據安全立法,在去年公布《數據安全法(草案)》和《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2019年發布了《移動互聯網應用基本業務功能必要信息規范》,明確提出要根據各個App的業務功能,按最小夠用的原則采集個人信息,從源頭上控制數據的濫用、泄露和非法交易等行為。
“數字經濟這艘大船要行穩致遠,必須兼顧數據流動和數據安全,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對數據價值進行充分挖掘利用。”齊向東提出了利用“數據不動程序動、數據可用不可見”的理念,打造數據安全“壓艙石”的解決路徑,即一是涉及國家安全和個人隱私的數據不交易,不涉及就可以交易;二是通過隱私計算技術解決,讓數字經濟進入大航海時代。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