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會中央展廳,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控股)的展臺可謂最“熱鬧”。炫酷的人工智能展品和豐富多彩的體驗項目,甚至讓觀眾排起了長隊。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大的跨境投資及資產管理公司,光大控股有著太多的故事。它與重慶,也可謂淵源深厚。對于重慶的大數據智能化,這家著名公司怎么看?8月23日,智博會開幕首日,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光大控股董事總經理艾渝。
入渝多年,大融城和朝天門中心項目已成行業標桿
重慶日報:對于不少重慶市民來說,光大控股或許多少有些陌生,能不能簡要介紹你們在渝的投資項目,讓大家有個初步的“觀感”?
艾渝:其實我們已經在重慶做了多年的投資業務,比較典型的項目,例如大融城。這個項目對商業空間氛圍、業態及品牌組合、經營管理模式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主題化定制式打造,為80后青年提供集衣、食、行、娛、美、學于一體的主題生活場所。依托于這種商業地產的差異化定位,目前大融城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商業品牌走向了全國。
我們在重慶另一個典型項目,是光控朝天門中心。它的業態更豐滿,集空中商鋪+創意辦公、總部辦公于一體,匯聚時尚潮流中心、體驗展貿中心、品牌培育中心、文化旅游中心四大商業模型的綜合體,目前已經成為重慶的地標商業。
順勢而為,布局新經濟,開辟新“賽道”
重慶日報:今天在智博會上看到你們很多新的項目,例如特斯聯的智能物聯網,有非常多的科技創新成果。這是否意味著光大控股是否在調整自己的投資方向?
艾渝:光大控股的投資領域,過去更多地偏好垂直產業鏈中那些做成一定規模、盈利能力較強的行業和企業,比如飛機租賃、房地產等。依靠這些傳統業務,光大控股實現快速成長,目前已經成為光大集團旗下最大的投資平臺,被業界稱為跨境投資管理先行者。我們是在香港上市的金融公司,目前已完成募資規模1291億港元。
不過,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我們也在為自己的重點投資領域作一些調整,尋找新的“賽道”。隨著中國市場對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升級的需求性變化,我們也必須順勢而為,從傳統產業投資向新的經濟領域快速邁進。
目前,光大控股在新經濟領域已經投資了60多個項目,其中30個是由我們領投。在這些新投資的項目和公司中,已經培育出20多家行業獨角獸企業。截止目前,我們投資的公司,已經有8家上市。尤其是最近一兩年,作為光大控股新經濟負責人,我幾乎每隔一兩個月都要去上市敲鐘。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也應該算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見證者。
新經濟板塊項目“特斯聯”已成行業獨角獸
重慶日報:我們注意到,不少投資家將你們稱為“分享中國乃至全球經濟轉型紅利的敏銳捕手”,這足以表明光大控股在新經濟投資上的影響力。請介紹一下你們在新經濟領域的典型項目,尤其是在重慶投資的項目。
艾渝:我們在新經濟上布局,主要面向AI+、智能制造等幾條賽道。說到重慶的成功案例,馬上金融大家應該不陌生。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為中國國內居民提供個人消費金融服務,它是全國首家線上線下結合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也是全國最大的金融科技企業。
我們在重慶的另一個典型成功案例,是特斯聯。這家企業,目前已發展成為智能物聯網領域的獨角獸,在國際國內獲得了250多項專利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完成智慧項目超8335個,累計覆蓋物業面積超6.8億平方米。特斯聯四次入選全球最具權威的IT研究與顧問咨詢公司Gartner報告,受到行業一致認可。
諫言重慶數字經濟:技術一定要落地
重慶日報:作為投資人,你怎么看待大數據智能化產業?
艾渝:光大控股的新經濟板塊中,特斯聯是從重慶成長起來并走向全國的一家公司。它很能說明我們對新經濟,或者更具體說是對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的看法和做法。我以特斯聯為例來說說吧。
過去10年,移動互聯網重塑了中國經濟版圖,但它的增長開始放緩。要打破行業天花板,需要新的技術和新的模式。人工智能、大數據就是大家找到的新出路。但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何產業化,如何變成商業上的“真金白銀”,其實路徑并不清晰,大家都在探索。有機構預測,今年內90%的單純做人工智能技術的企業,都有可能破產。躺在實驗室的技術,是很難受到資本青睞的。
特斯聯的成功之處,在于把人工智能和商業應用結合起來,讓技術落地。我們知道,物聯網也說了很多年,行業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問題出在缺乏人工智能所帶來的便捷高效的用戶體驗。人工智能是解鎖物聯網潛力的一把鑰匙,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必須以萬物互聯的海量數據為基礎。
人工智能的逐步成熟,可推動萬物互聯向萬物智聯轉變,同時,連接后產生的海量數據可通過人工智能實現智能化運營,進而產生更大的價值、更多的數據。物聯網一方面可為人工智能提供深度學習所需的海量數據養料,另一方面,物聯網擅長的場景化互聯更為人工智能的快速落地提供了基礎。
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找到物聯網這一市場應用和產業化的“土壤”,特斯聯就已經成功了。通過這個案例,我想表達的是,未來10年,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和技術支撐的商業模式,將帶來顛覆性的改變。重慶就走在了這波技術和產業風潮的前端。如果說光大控股正致力于在新經濟中不斷開辟新賽道,重慶就正好為我們準備了新的“賽場”。
政府主導力推就是企業最大的資源
重慶日報:本屆智博會,其實應該算是重慶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的一個步驟。對于企業或者資本而言,你認為這里面包含怎樣的機遇?
艾渝:對于一個產業而言,政府的主導推動,就是最大的資源。為啥這樣說,我以人臉識別這項技術的商業化應用為例。這項技術本身其實成熟了,但以前不能大面積使用,問題就出在成本高,太貴了,用戶又不愿意花太多錢。
現在,我們投資的特斯聯在全國做的很多項目都使用上了人臉識別,為啥用戶能接受,因為政府主導智慧城市建設,后者給出的訂單量都非常大,特斯聯僅在上海一地的服務人口就高達300萬人。大規模使用,人臉識別成本降低了60%。
不僅自己在渝有新的投資,還要當重慶的“招商部長”
重慶日報:看好重慶的大數據智能化產業,光大控股會有新的“動作”嗎?
艾渝:當然。我是重慶人,你看我的名字中,有一個渝字,艾姓,與愛諧音,我當然愿意為重慶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我們的“動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做投資業務,從私募股權基金的角度給予那些已經在各自領域內做成“頭部企業”的公司,給予資金支持,幫助其迅速做大做強,讓重慶產生一批大數據智能化相關業務的知名公司。
第二,光大控股旗下已經匯聚了數十家各個行業的領軍企業,他們天然地有著擴大投資領域和拓展市場的需求。重慶有著非常明顯的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光大控股在渝投資的多個成功項目本身也很有說服力。我要當好一個“招商部長”,找到契合點,引領我們旗下的企業以及其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來重慶發展。
重慶日報:具體而言,在大數據智能化領域,你們有無新的投資計劃?
艾渝:當然有。重慶的大數據智能化,有三個方向,一是擴大應用,二是對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三是將大數據智能化本身培育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與此相對應,我們的計劃,一是擴大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這里面機會就太多了,房地產、商業、零售、智慧出行、智能消防、智能安防,都會涉及到。
二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本身,我們正打算在重慶建立生產線,把我們高科技及人工智能投資板塊中的智能設備實行就地生產。這不僅有利于我們縮減相應的物流成本,還可以幫助重慶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集群。
光大控股新經濟投資60個項目
其中三分之一成為了行業“獨角獸”
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65.HK)于1997年在香港成立,是光大集團在海外最大的跨境資產管理及投資平臺。截至2017年底,光大控股管理資產規模超過港幣1,291億元。
光大控股新經濟是光大控股旗下聚焦創新企業的私募股權投資專職平臺,以科技驅動產業化進程,專注于企業成長期與智能產業投資。出于對產業的縱深發展深厚且獨到的見解,光大控股新經濟善于與頭部產業資源強強聯手,助推被投企業的戰略型發展。
自2016年開始,光大控股在新經濟領域已投資近60個優質項目,總管理規模達300億元,其中在30個項目中為領投方,并有20家企業已成長為獨角獸。通過積極的產業布局,團隊不斷鎖定智能制造及AI產業的明星項目,諸如商湯科技、特斯聯、第四范式等。
作為堅實的金融控股巨擘,光大控股通過強有力的資本運作實力來幫助被投企業實現兼并、重組、上市等,保持了投資回報的穩健提升。(完)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