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雷軍在微博曬出照片,稱“試乘了一下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微博配圖中,雷軍背后的汽車是谷歌無人駕駛汽車——雷克薩斯RX450h。

依照雷軍的性格,他大概不會很輕易的給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免費做這個廣告。當然,他也不一定會做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的形象代言人。于是,很多人開始猜測,難道,小米要造無人駕駛汽車了不成?
其實,早在去年,小米副總裁黎萬強遠赴硅谷“閉關”時,業界就猜測黎萬強是要去硅谷學習造汽車。那時的猜測不無道理,當小米銷售神話達到一個頂峰時,籌劃下一個進程屬于很正常的舉動。不過,依然是在去年,雷軍曾經通過微博表示,“小米專注在移動設備(手機和平板)和智能家庭設備(電視、盒子和路由器)上,把產品做好,讓更多人買得起!目前,不考慮電動汽車和房地產等新領域。”可就在2015年7月,小米申請的多項與智能汽車有關的專利在國家專利系統中公開,這些專利包括對車輛限速的方法及裝置、控制車門開啟的方法及裝置、設備控制方法及裝置等。而時隔幾個月,在2015年年底,雷軍又曬出了試乘谷歌汽車的照片。這,不免讓人浮想聯翩。
那么,小米會造無人駕駛汽車嗎?我感覺不可能。至少,兩三年內小米不會造無人駕駛汽車。
首先,無人駕駛汽車的風險極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汽車與手機不同,手機是一個小物件,基本影響不到人的生命安全,甚至可以隨時扔掉。汽車呢,這可是一個跟生命緊密聯系的大宗消費品。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從 2010年開始曝光,其計劃中正式推出的時間是2017年。這段時間中,谷歌汽車進行了連續而頻繁的測試。需要這么長的時間進行測試,根本原因就是必須保障最大限度的安全。手機,死機不是問題,返修就可以了。汽車,可以嗎?顯然不容易,這不是玩笑。
其次,無人駕駛汽車的投資巨大,小米目前應該還沒有這個實力。
無人駕駛汽車的投資額度是多少呢?2015年11月,市場調研公司IHS發布過一份關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報告。報告稱,“谷歌目前為止已在自動駕駛汽車研發上投資了近6000萬美元,每年近3000萬美元。”這個數字精確與否,尚待確認,但投入肯定不菲。而為了應對谷歌汽車的“領先一步”,日本汽車巨頭豐田公司宣布,將在未來5年對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業務投資10億美元。這個投資的量級,目前的小米怕是有心無力,還無法做到。
第三,即便小米以造手機的速度造出無人駕駛汽車,按照中國的路況,國內法律也在短時間內不會允許他們上路。
中國的路況,我們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即便小米能夠以造手機的速度造出無人駕駛汽車來,可按照中國的路況,國內法律也在短時間內不會允許他們上路。假設說無人駕駛汽車的主要行駛路段是高速公路而非市區,可中國的高速公路似乎也不是那么很適合無人駕駛汽車。試想,一旦汽車出了問題,那高速就“堵心”了。據悉,首部無人機“交通法規”將在近日面世,這是因為無人機已經呈蔓延之勢。而無人汽車,還未在中國公路上出現,所以無人汽車“交通法規”出臺還有待時日,所以小米不應該會提前冒險。
第四,無人駕駛汽車的盈利風險更大。
我曾經看過介紹,傳統汽車,開發一款新車型,需要賣出幾十萬輛才能實現盈利。畢竟,前期開發投入成本很高。而無人駕駛汽車,終究有傳統汽車的底子,也需要和傳統汽車廠商合作,所以也應該遵循傳統汽車的規律,想要盈利,也必須有銷售量做基礎。可問題是,現在的條件下,無人駕駛汽車能賣出去多少肯定是個問題。這樣的盈利風險之下,小米還是不會冒這個險。
既然如此,那雷軍為何還要與谷歌汽車親密接觸呢?
有分析認為,小米親自造汽車的可能性并不大,更有可能的是小米會打造無人駕駛領域的“miui”。這有道理。但我感覺最大的可能是,小米借此向競爭對手樂視以及百度等國內巨頭展示自己的存在。目前,國內BAT紛紛在物聯網布局,百度已經宣布與第三方(據報道可能是寶馬)合作研發無人駕駛汽車。至于小米的老對手樂視,早就高調宣傳自己的“SEE計劃”了。雖然樂視的宣傳有些名不副實,但其野心是有的。這種局勢之下,小米如果再悄無聲息的話,會被人們忽略的。所以,展示一下自己的存在感,顯得尤為重要。
所以,在筆者看來,雷軍此舉也就是做做樣子,實際意義寥寥。即便是做無人駕駛領域的“miui”,那也是好久以后的事情了。因此,小米會造無人駕駛汽車嗎?不會,至少在谷歌的汽車出來之前不會。與其冒險,不如坐享其成、靜待時機!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