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道者,器之先”,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是我國“智慧城市”這個“器”的建設之“道”,城市的發展與管理越來越需要能夠事半功倍的“智慧城市”這個“器”。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數字化建設任務,相比以往的五年規劃,戰略位勢和建設內容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各地不斷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空間,為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智慧城市的規劃與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這項工作中,AI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基本生產力。
在“云聚贛鄱,智領未來”——懂行中國行暨華為云城市峰會2021·江西數字峰會上,華為公司云與計算CTO肖苡發表“打造城市智能體,共建全場景智慧”主題演講表示“我們正處于新挑戰、新機遇、新世界當中,產業界正處于從政企上云向政企智能升級、從單場景AI創新向全場景智慧的轉變過程。智能體是云網邊端協同的一體化智能系統,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能進化。華為城市智能體將從‘腦’到‘體’,賦城市以生命。”
“智慧城市(Smart City)”概念源于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Smart Planet)”理念,“智慧地球”的本意是應用傳感器等裝置的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人類社會與道路、電網、建筑和機器等物理系統的整合,使人類能以精細和動態的方式智慧地管理生產和生活狀態。現如今,城市智能體被認為是從“腦”到“體”,賦能城市以生命的智慧抓手。
如何真正讓整個城市“全身”充滿智慧,華為肖苡指出,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是智慧城市的大腦,城市物聯感知是智慧城市的眼睛,數據是智慧城市的血液,云網等基礎設施讓城市經脈通達順暢,而城市各行各業的應用則增強了智慧城市的手腳能力。
整體來看,城市智能體是以云為基礎,以AI為核心,云網邊端協同,構建立體感知、全域協同、精確判斷和持續進化的、開放的智能系統。客戶和伙伴可以基于智能體打造自己的智能方案。智能體通過“5機”深度融合,“能感知”,“會思考”,“可執行”,“能進化”。智能體由智能交互、智能聯接、智能中樞、智慧應用四層組成,有機構成云網邊端協同的一體化智能系統。
目前,華為正在打造城市智能體合作圈3.0,已經聚合全產業鏈近百家合作伙伴,跨投融資、咨詢頂設、集成交付、解決方案、運營服務、多元化產業等多個領域并提供超50個解決方案,超10個運營方案,覆蓋 12 個行業的 24 個場景化應用。未來,華為希望通過釋放城市智能體的一體化協同的新動能,助力城市借勢而上,實現高質量發展。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