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欣然教授課題組研究突破二維半導體單晶制備和異質集成關鍵技術。
南京大學消息顯示,合作團隊提出了一種方案,通過改變藍寶石表面原子臺階的方向,人工構筑了原子尺度的“梯田”。利用“原子梯田”的定向誘導成核機制,實現了 TMDC 的定向生長。基于此原理,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 2 英寸 MoS2 單晶薄膜的外延生長。

得益于材料質量的提升,基于 MoS2 單晶制備的場效應晶體管遷移率高達 102.6 cm2/Vs,電流密度達到 450 μA/μm,是國際上報道的最高綜合性能之一。同時,該技術具有良好的普適性,適用于 MoSe2 等其他材料的單晶制備,該工作為 TMDC 在集成電路領域的應用奠定了材料基礎。
而在第二個工作中,電子學院合作團隊基于第三代半導體研究的多年積累,結合最新的二維半導體單晶方案,提出了基于 MoS2 薄膜晶體管驅動電路、單片集成的超高分辨 Micro-LED 顯示技術方案。
據介紹,合作團隊瞄準高分辨率微顯示領域,提出了 MoS2 薄膜晶體管驅動電路與 GaN 基 Micro-LED 顯示芯片的 3D 單片集成的技術方案。團隊開發了非“巨量轉移”的低溫單片異質集成技術,采用近乎無損傷的大尺寸二維半導體 TFT 制造工藝,實現了 1270 PPI 的高亮度、高分辨率微顯示器,可以滿足未來微顯示、車載顯示、可見光通訊等跨領域應用。
其中,相較于傳統二維半導體器件工藝,團隊研發的新型工藝將薄膜晶體管性能提升超過 200%,差異度降低 67%,最大驅動電流超過 200 μA/μm,優于 IGZO、LTPS 等商用材料,展示出二維半導體材料在顯示驅動產業方面的巨大應用潛力。
該工作在國際上首次將高性能二維半導體 TFT 與 Micro-LED 兩個新興技術融合,為未來 Micro-LED 顯示技術發展提供了全新技術路線。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