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創辦人兼CEO任正非在深圳總部與富比世著名撰稿人吉爾德(George Gilder)和美國連線雜志專欄作家內格羅蓬特(Nicholas Negroponte)進行了訪談。
任正非坦言,他并未料到美國對華為的打擊會如此用力且廣泛。預計華為在2019、2020年營收將會下滑至1千億美元左右,但會在2021年重拾活力。

日前一位華為前員工表示,2019年華為營收主要體現在手機業務,由于歐洲市場的滑落,華為營收將有所減少。而通訊設備業務影響不大,伺服器等業務雖有沖擊,但該業務原本營收占比較小。
任正非在與兩位經濟學家對話時也確認,華為手機今年在國際市場的出貨量將下降40%,但是華為在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很快。他還強調,華為將不會削減研發支出,也不會大規模裁員,5年內將投入1千億美元重塑網絡架構。

美國“芯”受重創
可以說美國對華為的“禁令”是一把雙刃劍,雖使華為遭受了打擊,但是其本國企業也正受到重創。
目前美國芯片巨頭高通(Qualcomm)、英特爾(Intel)、賽靈思(Xilinx)已起身游說美國,希望允許他們為華為供應手機、伺服器的常用零組件,因為這些設備不太可能構成5G網絡資安問題。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IA)全球政策副總裁Jimmy Goodrich表示,對不涉及國家安全的技術,似乎不應被列于禁令范圍。
在華為禁令前,美國芯片業已經受到了貿易戰和整體行業趨勢的影響表現疲態,在頒布“禁令”后,這樣的疲態就更加凸顯。
許多美國芯片公司都是依賴中國市場,而體量大的華為在2018年花費110億美元向美國企業購買零組件。
博通日前發布公告稱,預計2019年營收會減少20億美元,外界預估華為占該公司營收4%。此前也有數據指出,2018年高通67%營收來自中國,美光也高達57%。
所以,在美國對華為斷供的同時,美國芯片企業也正在蒙受巨大損。
日本“芯”也遭受牽連
美國對華為的“禁令”還波及到了為華為供貨的日本企業,主要是為華為手機提供零部件的廠商,其中,村田制作所、TDK、京瓷和太陽誘電這4家深受影響。
日本經濟新聞對影響金額做了估算,具體來說:首先是向華為供應充電電池的TDK,其充電電池、用于去除噪音等的電感器和用于手機攝像頭的致動器業務將受到影響。按營業利潤計算,有可能導致最多下降90億日元。
而涉足陶瓷電容器的村田制作所利潤或將減少100億日元;太陽誘電所利潤可能下降10億日元。如果加上涉足半導體封裝的京瓷,4家企業的營業利潤下降總額將達到250億日元左右。
不過這些企業正在以電子化和自動駕駛等面向汽車的業務為中心,進一步推進業務的多元化。不知能在多大程度上抵消此次華為“禁令”的影響。
中國“芯”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華為依賴著原產于美國的芯片,但也在不斷地研發屬于自己的芯片技術。
近十年來,華為在無線芯片上的投入累計超過了10億美元。美國宣布斷供華為,中國芯片也被迫走上自強之路,華為海思芯片一夜之間”轉正”。
在供應鏈面臨困境之際,這一消息也意味著中國國產芯片企業正在贏得整機廠商的目光,半導體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有望減少對美國芯片的依賴。
而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美好前景,可能使美國芯片企業失去最重要的市場地位。
此前環球時報報道稱,多家美國公司向華為斷供,很有可能會影響到全球供應鏈。再加上華為是5G領導者,美國一旦失去這個”大客戶”不僅將會損失慘重,還有可能會影響到5G建設,最后或將成最大輸家。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