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30 日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印發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全面部署“十四五”時期兩化深度融合發展工作重點,加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持續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在總體目標方面,到 2025 年,信息化與和工業化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制造業各領域加速滲透,范圍顯著擴展、程度持續深化、質量大幅提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明顯加快。選取了“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這一可以綜合反映兩化深度融合發展實際成效的定量指標,提出到 2025 年,全國兩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 105,相較于 2020 年提高約 20。
規劃提出,提升智能制造供給支撐能力,開展設計、工藝、試驗、生產加工等過程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集成應用,加速工業技術軟件化,攻克一批重大短板裝備和重大技術裝備。圍繞機械、汽車、航空、航天、船舶、兵器、電子、電力等重點裝備領域,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構建面向裝備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孿生系統,推進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規模應用,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裝備的預測性維護與健康管理。
規劃提出,推廣云化設計軟件(CAX)、云化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云化制造執行系統(MES)、云化供應鏈管理系統(SCM)等新型軟件工具,共享設計模型、生產數據、用戶使用信息、產品數據庫等,基于工業互聯網提升制造資源配置效率。
規劃提出,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高水平高效率的輕量化設計、并行設計、敏捷設計、交互設計和基于模型的設計,變革傳統設計方式,提升研發質量和效率。發展平臺化、虛擬化仿真設計工具,培育平臺化設計新模式,推動設計和工藝、制造、運維的一體化,實現無實物樣機生產,縮短新產品研發周期,提升產品競爭力。
規劃提出,培育工業級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船舶、無人機、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產品。發展基于智能產品的場景化應用,加快智能產品在工業、交通、醫療、教育、國防科工、健康養老等重點行業領域應用推廣,服務支撐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
規劃提出,開展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核心電子元器件、基礎軟件等核心技術瓶頸,加快數字產業化進程。通過產品試驗、市場化和產業化引導,加快工業芯片、智能傳感器、工業控制系統、工業軟件等融合支撐產業培育和發展壯大,增強工業基礎支撐能力。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