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的電競行業一直處于一種欣欣向榮的態勢,尤其是2016年,國家推出了眾多有利于電競行業發展的政策,讓電競事業的發展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大學生可以選擇電子競技作為專業,電競選手可以被名正言順稱為運動員,PC電競穩步發展,移動電競爆發崛起,電競比賽也得到了央視等主流媒體的持續關注。在日前結束的DOTA2亞洲邀請賽上,央視新聞和體育頻道接連推出相關專題報道。如今的電競環境與十幾年前相比,已大有改善。
電競:繁華之外
電競的市場表現也絲毫不遜色。中國音數協游戲工委、伽馬數據發布的《2016中國電競產業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電子競技游戲的市場規模達到了504億元,上漲34.7%,電競超過2016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增長率8倍。自從2015年后,中國已經成為市場規模世界第一的電競市場,有這樣成長速度,中國電競足以為之自豪。
不過,就算是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中國電競市場依然有著很多潛力領域亟待發掘。
自從2006年《DOTA》出現,MOBA這個由一張地圖衍生出的游戲類型,就開始逐漸受到玩家歡迎,并變得流行起來。2014年電競行業再度復蘇后,MOBA游戲也順理成章搭上了電競快車,去年又隨著移動電競爆發而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多方合力下讓MOBA游戲極度流行,而在MOBA之外的電競市場則相對冷靜。PC電競《DOTA》和《LOL》一直主導用戶,加上移動端DAU超過8000萬的《王者榮耀》,MOBA類游戲毫無疑問、穩穩當當成為了電競領域的絕對王者,從賽事、選手到主播,電競生態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與MOBA有關,其它類型的電競游戲幾乎成為小眾。
MOBA之外的電競游戲,是中國電競很大的機遇。只將電競的前景全部寄托在MOBA一類游戲上,這并不明智。而對于很多有志于進軍電競的企業或個人來說,在MOBA游戲之外進行布局可以說是當下最好的選擇,但是在具體運作上,卻是各有千秋,致力于擁抱職業體育的電競人將目光投向了小眾但忠誠度高的模擬類體育電競項目,而電競人中的情懷一派卻將目光投向了那些久違的經典。
就這樣,我們熟悉的《CS》回來了。
《CS:GO》:新格局支點
2017年4月11日,完美世界宣布《CS:GO》國服將在4月18日正式上線,這是《CS》游戲正統續作的再度回歸。它不僅是代表情懷的回歸,也是一種信仰的回歸。更重要的是,國服還將推出外服裝備和等級數據轉回國服的功能,很多CSer在國外征戰多年,如今回歸國服,過去的輝煌如何能被抹去?這一次,完美世界為《CS》的回歸做足了準備。
《CS》回來了,雖然說這是一款情懷與競技并重的經典游戲,但是《CS》能否為解決如今中國電競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可行模式?當然能。《CS》擁有超過2800萬的忠實擁躉,具備廣泛的群眾基礎。其競技性和操作上手的門檻之低,比之MOBA可謂有過之無不及,一旦進入電競市場將會激活FPS類游戲的競技市場,對于完美世界以及中國電競行業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
對于完美世界來說,《CS:GO》國服上線是其布局電競領域的戰略行動,不僅將強化完美世界與V社之間的合作關系,更將優化完美世界自身在電競行業的業務結構。眾所周知,當前完美世界在電競領域的主要業務集中于《DOTA2》,《DOTA2》屬于競爭激烈的MOBA類游戲領域,而《CS:GO》國服上線將讓完美世界的電競業務由“一條腿走路”變成”兩條腿走路”,同時也使得完美世界的游戲業務范圍更加寬泛,未來發展更為穩健。
對于中國電競行業來說,《CS:GO》國服上線的影響力也不容小覷。自從2014年來,電競的復蘇與崛起均是圍繞著MOBA類游戲,行業資源被大量占據。而《CS:GO》為這些玩家群體提供了新的選擇,鑒于CS游戲的情懷效應和群體基礎,《CS:GO》國服上線,勢必將成為撬動中國電競大格局的一個關鍵支點。《CS:GO》在中國表現良好,在其標桿作用下會帶動一批FPS類的精品競技游戲出現,形成與MOBA游戲并肩發展的全新局面。
《CS:GO》國服上線除了優化完美世界電競產業結構,也將推動完美世界電競賽事體系的結構優化。據悉,完美世界官方將推出“CS:GO中國職業聯賽”和“CS:GO中國城市精英對抗賽”兩大賽事品牌。前者定位于高端職業聯賽,面向專業級選手填補國內職業化體系的空白,后者則是基于網吧的全民賽事,采用自下而上的晉級體制,由網吧海選賽、城市海選賽、城市冠軍賽、城市對抗賽以及全國冠軍賽組成。
兩項賽事一旦形成規模,將改變以往賽事僅面向專業級選手的窘境,尤其是一系列城市賽的推出,將整合以往松散的線下組織比賽,形成從業余到職業的晉升渠道,在高校職業電競教育渠道之外形成新的補充。
想要中國電競走的更好,需要理性規劃、穩健布局,把握關鍵。這次《CS:GO》國服的經典回歸,不僅能夠優化完美世界自身和中國電競的布局結構,還能夠著眼于未來夯實產業基礎,讓中國電競的未來前景更令人期待。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