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手的誕生
自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峰會上發布《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物聯網這一概念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普遍的確立。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是指一個基于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信息承載體,讓所有能夠被獨立尋址的普通物理對象實現互聯互通的網絡。在普通對象設備化、自治終端互聯化和普適服務智能化基礎上,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物聯網這只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上帝之手,未來將操縱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見上帝之手
射頻識別(RFID)技術,全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又稱無線射頻識別,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非接觸自動識別技術。目前FRID應用技術較為常見的有:圖書館,門禁系統,智能停車場等。
以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為例,我們常在停車場親身經歷或看到這樣的情景,車主在道閘前停車,搖開車窗玻璃從讀卡機取得停車卡,然后在讀卡區域晃動幾下后道閘開啟,車主駕車通過道閘。每天都需重復這樣耗時費力的繁瑣流程,在上下班高峰時嚴重降低通行效率。
為解決此問題,開始興起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基于RFID技術,智能停車場管理系統使用無源射頻卡,發放給停車場固定用戶,用戶將月票卡貼在汽車擋風玻璃上,每次車輛到達停車場閘口時,由遠距離讀卡設備判斷是否有授權,控制道閘自動抬起,因此固定用戶車輛可以不必停頓、長驅直入。
RFID技術具有識別距離遠、識別準確率高、識別速度快、抗干擾能力強、無源卡片使用壽命長等特點,可以真正實現停車場的不停車收費管理,大大提高了月卡用戶的出入車場的通行效率。物聯網通過RFID技術的簡單應用,極大提高停車場的服務質量和車輛通行效率。
物聯網這一上帝之手在簡單RFID系統上,結合現有的網絡技術、數據庫技術、中間件技術等,構筑一個由大量聯網的閱讀器和無數移動的標簽組成的,比Internet更為龐大的互聯互通體系。通過無線數據通信網絡從而把它們自動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統,實現物品(商品)的識別。進而通過開放性的計算機網絡實現信息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的“透明”管理。
打造上帝之手
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打造“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智能生態鏈已成為各個商家未來發展的下一個風口,不管是生活還是辦公,其將為用戶帶來高品質的移動互聯體驗。
廣東移動是中國通信行業最大的省級公司,截至2016年3月,廣東移動已建成基站25萬個,實現了省內鄉鎮級別的全面覆蓋。龐大的用戶量所創造的龐大數據庫,為中國移動的物聯網搭建與普及提供了用戶可能性,中國移動的物聯網業務技術也就此拉開帷幕。
建立在2/3/4G網絡基礎上的物聯網云平臺,OneNet中國移動物聯網開放式平臺,不僅能夠提供基于移動自身業務的生命周期管理,業務狀態管理,套餐資費管理,賬務繳費管理,甚至業務告警處理上;更能夠支持在數據分析基礎上的信息海量連接,在線監控,數據存儲,業務分發等可能性。而這些可能性將廣泛應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車聯網、智能物流、智慧農業、移動辦公、智慧家庭等等,廣東移動在這些領域早已實現了較為廣泛的應用。這些應用將為眾多企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產品從而提升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
未來10年,全球物聯網將實現數量和質量的飛躍,全球物聯網產業將呈現快速增長的臺式,數以十億計的互聯設備不斷涌現,讓一切設備互聯,物聯網技術將重塑我們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萬物互聯,萬物感知。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