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英偉達發明了 GPU,20年后今天,GPU讓英偉達攀至行業頂峰。
然而,急速膨脹后潛藏的危機,也增加了這家明星公司的焦慮感。
今年2月15日,英偉達公布了 2019 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收入達 22.1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 29.1 億美元回落 24%,較上一季度的 31.8 億美元回落 31% 。整個2019 財年全年收入達到 117.2 億美元,較上一財年的 97.1 億美元增長 21%。
財報公布后,英偉達股價迎來了小幅上漲。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樣的結果與此前下調四季度業績預期的行為存在很大關系,預期下調后對業績的壓力會相對減小,也就更容易達到預期。
四季度業績嚴重下滑,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1月28日美股盤前,英偉達宣布下調四季度預期的當天,盤中大跌18%,市值一夜之間蒸發130多億美元,上一次大跌則是在去年三季度財報公布次日11月17日當天,一天跌掉了230億美金,比其最大競爭對手AMD的總市值還要多。
僅僅時隔兩個月,英偉達股價再次出現了“蹦極般”腰斬。雖然近期迎來小幅上漲,但是距離巔峰時期仍相差很遠,其中原因耐人尋味。
英偉達CEO黃仁勛曾對此表示, “原本輝煌的一年在動蕩中結束,后加密貨幣時期的過量渠道庫存加上最近疲弱的終端市場現狀導致相對不盡如意的第四季度。”
如果將時間拉到更長的緯度,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評價,英偉達是2013-2018年間全世界范圍內表現最好的科技大盤股之一,5年實現近20倍的增長,按照經典經濟學理論,這代表著一家公司未來盈利能力的預期。
反觀剛剛過去的2018年,科技股表現低靡已成常態,英偉達也沒能幸免,從最高點的290美金到現在到現在,已經喪失了一半的市值,它的增長神話暫告一段落。
看似偶然的事情背后,往往都有一套必然的邏輯在支撐。
英偉達這樣典型的科技公司,在業務上天生具有壟斷性,它所代表的圖形計算領域,支撐著游戲、設計、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等眾多產業的進程,既是行業風向標,也是大環境的晴雨表。
換句話說,英偉達的業績波動首先一方面是自身原因,其次反映它所處的整個產業變化,甚至從側面映射出整個宏觀經濟的興衰。
歲末年初,鈦媒體嘗試盡量避開市值的大起大落,結合整個產業的發展節奏,將視線放回到到英偉達的業務層面:看看它過去一年都做了什么?遵循著哪些思路?未來的發展又存在哪些新變量?
一
上個月在美國拉斯維加舉辦的CES期間,英偉達舉辦了每年一度的展前發布會,CEO黃仁勛的開場白言簡意賅:今天的內容全部是關于游戲。
在這場發布會上,以往頻繁出現的那些詞匯如人工智能、自動駕駛都未被提及,GPU顯卡成為了唯一的主角。
這種看似一反常態的講演,實則也很容易理解。一直以來,顯卡都是游戲技術演進的核心引擎,要讀懂英偉達,首先要看的就是GPU產業,再具體講就是要觀察PC游戲、加密貨幣等行業導致的GPU需求變化。
根據Q4季度公布的財報,收入占比當中最大的兩塊業務分別來自游戲和,占到了營收的43%和30%,占據總營收的73%,是當之無愧的現金奶牛。對比上一個季度Q3的財報,這個兩個數據分別是55%和25%,占據了全部營收當中的80%。
整個Q4季度當中,其中來自游戲業務的收入為9.54億美金,近兩年來首次降到了10億美金以下,相比較前幾個季度都是最差的的一次,近期公司整體業績差的一個主要原因正是因為這塊業務的表現。
游戲業務代表著英偉達的過去和現在,是最核心的組成部分,這也是為什么外界認為它是一家“游戲公司”的原因。
當我們談論 PC 游戲產業的時候,如果某款頂級游戲大作迎來熱銷,也意味著對英偉達 GPU 的需求在上漲,自從英偉達創造GPU以來,極大地推動了 PC 游戲市場的發展,并徹底改變了并行計算,英偉達是位于產業鏈下游的公司,它的存在感就像是一種技術驅動力。
為了覆蓋低中高不同層次用戶的需求,英偉達陸續推出了GeForce 系列產品,又分為20系列顯卡和10系列顯卡,作為面向個人和專業游戲計算的GPU平臺產品,每個系列下還有不同版本給用戶選擇。
按照英偉達往年的節奏,除了自己舉辦的 GTC 技術大會之外,每年會選擇兩個有風向標意義的國際展會來公布自己最重要的戰略和產品。除了固定的美國CES 消費電子展之外,英偉達通常還會選擇游戲展或電腦展等場合來進行重大信息發布。
RTX 2060 售價 349美金
在2018年8月的科隆游戲展上,英偉達首次對外發布了全新的“圖靈”架構顯卡,亮相了游戲顯卡RTX系列,首發的產品有RTX2080、RTX2080Ti、RTX2070,再加上CES期間問世的RTX 2060顯卡,英偉達對全新產品系列的初步布局基本完成。
早前RTX系列產品問世的,很多終端產品沒能跟上節奏,像是RTX 2080雖然性能很棒,但是由于價格原因只吸引了很少的游戲發燒友,此次伴隨著RTX 2060的發布,從1月29日開始提供40種全新的筆記本電腦終端產品。
這一系列行為都在暗示,未來的一年英偉達依舊會押注游戲業務。
二
游戲已成為全球第一娛樂產業,盡管近期資本對英偉達盈利能力的預期有所降低,但事實上,擁有 2 億玩家的NVIDIA GeForce依舊是當今最大的游戲平臺,這個地位從始至終沒被任何人撼動過。
英偉達目前在GPU領域的絕對壟斷性,和英特爾在CPU領域的地位相似,也就AMD能和它偶爾較量一下,但體量也相差不小,兩者在市場上相愛相殺多年來來風雨無阻,除此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對手,其他廠商想要進入這個市場的技術門檻非常高。
理論上來說,如果AMD未來沒有革命性的技術進度,整個GPU行業的格局依舊不會有太多變化,除非英偉達自己主動求變,去尋求核心技術突破。
使得英偉達對GPU行業產生巨大信心的因素,除了自身多年來的基因之外,還有一個讓黃仁勛引以為傲的殺手锏——RTX技術(實時光線追蹤)。
CES期間在接受鈦媒體等媒體采訪時,當被問及AMD最新推出的Radeon VII是否會對RTX的產生影響,黃仁勛非常直接地表示,“它只是一款帶有HBM內存的7納米芯片,沒有RTX、沒有AI,如果我們打開DLSS(一種全新的RTX技術)將在性能上碾壓這款產品。”
在計算機專業圖形設計領域,光線追蹤技術是非常熱門的話題。通過模擬光線的物理行為,可將實時電影級渲染應用于對圖像要求極為敏感的游戲中,營造出更真實的光影效果,打造好萊塢級制作水準的熱門游戲,但同時實時光線追蹤也是計算機視覺領域最難攻克的課題之一。
從引入可編程著色器算起,與 Quadro GV100 相結合的 RTX 技術是過去 15 年中計算機圖形學最偉大的進步,英偉達也為此研發投入多達10年之久,新一代“圖靈”架構作為有史以來最大架構更新,目標就是用 RTX 技術重新定義計算機圖形學,此前的GTX系列產品在升級后也更名為了RTX系列。
不過,一項新的革命性技術如果想要全行業普及開來,不僅需要硬件廠商自己的努力,對于游戲產業來講,內容供應商——也就是游戲軟件開發商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
采用全新RTX技術的游戲《戰地5》
鈦媒體梳理 2018 年黃仁勛的幾次公開對外演講,他花費了很大篇幅,來闡釋RTX技術的優勢和應用,無數次的對比“RTX off、RTX on”來展示游戲畫質的提升。但是,對于現在的大部分游戲社區或者游戲開發者看來,RTX技術給他們帶來的積極影響暫時還并不明顯,尚無爆款游戲推動GPU需求大幅提升。
黃仁勛也承認這個事實,“坦白地說,RTX系列產品去年8月份在德國剛問世的時候,很多方面還沒有準備充分,包括過高的價格、合作伙伴的進度等等。”
英偉達急于讓RTX產品進入主流市場,剛剛對外發布的 RTX2060 是個整個第四季度最關鍵的產品,它是Playstation 4的兩倍性能,擁有非常強的人工智能、3D建模、廣播和專業視頻編輯能力。
“現在我們準備好了,對于新架構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黃仁勛表示。
游戲內容方面,EA的機甲游戲大作《Anthem》、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戰地5》等很多游戲都在路上,大型多人在線游戲《逆水寒》(Justice)也將采用光線追蹤和 DLSS 技術,可以預見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將有很多頂級游戲使用RTX光線追蹤技術,全球數千萬 PC 游戲玩家有望使用圖靈架構的 GPU。
據統計,計算機游戲業的產值高達 1000 億美元,作為該產業的最大技術平臺,英偉達的野心則是希望通過它徹底改變主流游戲市場。
三
英偉達是一家擅長圖形計算的公司,盡管PC游戲領域占據了大部分GPU的需求,但當下對英偉達影響最大的其實是GPU數字貨幣挖礦方面的需求。
首先做一個小科普: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講,其實CPU和GPU都可以用來挖礦,不過由于GPU內置流處理器多達數千個,它的先天優勢更適合大規模并行算法,尤其挖礦這樣的應用,所以用GPU挖礦是一個經濟又高效的解決方案,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挖掘以太坊等數字貨幣。
近兩年來數字貨幣市場的熱度,引發了整個行業對于高端礦機的需求膨脹,隨之而來英偉達的高端顯卡開始受到追捧,價格由供需關系決定,GPU需求上漲價格不降反增,貨源緊張的時候英偉達甚至還在德國實行過限購政策,那段時期讓英偉達賺的盆滿缽滿,市值也不斷飆高。
風口上的紅利不會永遠持續,很難有市場可以長期支撐業務的成倍擴張,這種非線形的增長之下往往暗藏風險。
英偉達占據了礦機GPU大部分市場份額,它的銷量嚴重依賴加密貨幣行業的大市表現,如果說2017年英偉達的GPU屬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那么2018年的表現卻完全相反:當加密貨幣崩潰震撼整個挖礦行業,GPU的需求下降所帶來的業績負面影響同樣在加劇,這也能從側面佐證英偉達為何要游戲領域的加大投入。
當數字貨幣遭遇“暴雷風險”時候,作為英偉達長期以來的競爭對手,AMD的股價表現就沒那么慘。原因是,AMD的業務組成相對分散,當然AMD的出貨量規模也比英偉達小很多。
相比較前兩年最繁榮的時候,數字貨幣的黃金期已過,而英偉達因為沒能過早判斷這個趨勢導致庫存過剩,尤其是在推出全新圖靈架構的GPU之后,此前的產品又喪失了部分競爭力。
在所有對外銷售的GPU當中,英偉達并沒有公布過到底有多少被用來挖礦,有多少被用于PC傳統游戲,或許英偉達自己也并不知道,但是毫無疑問,從收入的影響來看這個占比顯然是巨大的。
當下的時間節點,隱藏在加密貨幣繁榮背后的渠道庫存過剩和這種過剩將得到修正,英偉達正在經歷一個緩慢去庫存的過程,據英偉達部分經銷商透露,目前的庫存還能消化挺長一段時間才能回歸正常水平。
這個結果也和黃仁勛給出的預期相差不多,“我們的渠道庫存需要1-2個季度才能銷售完,那時廣泛用于挖礦的GTX 1060系列GPU存貨就會賣完,然后我們就會回到正軌。”
四
按照現有的狀況發展,加密貨幣的起起伏伏所帶來的影響遲早會歸于平靜,英偉達必須將目光放在更遠的地方,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塊被外界關注不多、且正在高速增長的數據中心業務。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數據中心的業務每年都保持著較高增長率,2019財年第三財季營收7.9億美元,同比增長58%,第四財季營收6.8億美元,雖然有所降低,但依舊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它增長的來源包括高性能計算機群(HPC)、、人工智能應用等垂直領域。
Tesla T4
在英偉達看來,AI 能夠增強人類的認知能力,解決極其復雜、缺失信息等需要專門知識的難題,它也是外界給這家明星公司貼上的最新標簽。
如今的英偉達,越來越喜歡將自己定義為“AI計算公司”。
眼下這個時代,不談人工智能概念就不好意思提自己是科技公司,但是實際上,無論是人工智能在哪個領域的應用,最底層的核心還是數據、算法和芯片,并行計算和云計算技術革新是人工智能產業前進的幕后推手。
GPU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提供數據中心的AI計算能力,如果將數據比做計算機的生活經驗,那么學習這些數據并找到價值就是人工智能的意義所在,GPU計算助力深度神經網絡所需的運算,使其能夠從龐大的數據中得到一些結論,所以造就了“AI計算”的概念。
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已經覆蓋了很多世界上主流的科技公司,去年9月英偉達發布了專門用于機器學習和數據推理的GPU產品——Tesla T4。
時間回到前兩年,在為 AI 和高性能計算帶來變革的 Telsa 加速卡尚未發布時,數據中心的業務還并未迎來大規模爆發,直到 Telsa 加速卡正式發布,讓數據中心業務從2017年開始持續保持著近乎翻倍的年增長率。
隨著Tesla T4的大范圍出貨,很多科技巨頭也順勢基于全新的Tesla T4推出新的產品和服務,“搜索、社交媒體和在線購物網站等互聯網公司將是該產品的早期使用者”,黃仁勛曾指出。
在推出后的兩個月內, T4 成為了采納速度最快的服務器 GPU,目前國內的百度、騰訊、京東和科大訊飛作為首批用戶,已開始使用T4擴展和加速他們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浪潮、曙光、華為、H3C等服務商也已經宣布推出各種新型T4服務器,間接影響著全球高性能計算的技術迭代。
第四季度期間,很重要的一個進步是宣布在 Google 云平臺上推出 NVIDIA T4 GPU 公開測試版,可在美國、歐洲、巴 西、印度、日本和新加坡使用,用于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機器學習工作負載部署和管理。
據統計,全球超算 500 強最新名單 ,宣布使用 NVIDIA GPU 加速器的系統數量比去年增加 48%,攀升至 127 個,其中包括全球最快超算、美國第一超算、歐洲第一超算和日本第 一超算;全世界六位計算科學獎獲得者當中有五位是基于英偉達圖像處理器獲得的,可見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給英偉達在AI芯片市場帶來了極為可觀的回報。
此前英偉達下調四季度營收預期,其中一個原因是由于數據中心的表現所致,官方給出說明是“由于客戶轉向采取更謹慎的態度,公司預測中的一些交易并沒有在本季度的最后一個月完成”。
但是在英偉達看來,這只是短期的正常波動,數據中心是存在很大增量空間且可長期投入的業務,英偉達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auss在接受《華爾街日報》分析師訪談時表示,英偉達可能會加大對超級計算機基礎架構的投資,以推動公司的 AI 研究和芯片設計。
五
GPU是英偉達“夢開始的地方”,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決定了它在這條路上前進的方向,但它遠遠不是終點。英偉達將目光瞄準了更大千億級市場——自動駕駛。
不得不承認,英偉達是伴隨著行業紅利一同崛起的。自動駕駛同樣是近兩年來伴隨著英偉達快速發展的一個推動引擎,針對這個領域,英偉達已經推出過諸多高性能的計算平臺及處理器。
采用英偉達技術平臺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
英偉達在自動駕駛方面做的是開放生態,提供基礎的硬件平臺和硬件平臺上的工具鏈,其合作伙伴、主機廠既可以自己開發軟件模塊,也可以選擇跟英偉達合作。
CES期間,英偉達還公布了關于自動駕駛的新進展,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商用 L2+自動駕駛系統 NVIDIA DRIVE AutoPilot,其集成多項突破性 AI 技術,將助力監督式自動駕駛汽車明年投產,汽車供應商大陸集團和采埃孚已經開始采用。
DRIVE AutoPilot 是開放、靈活的 NVIDIA DRIVE 平臺的一部分,全球數百家公司正在使用該平臺構建自動駕駛汽車解決方案。
據英偉達工程師在CES現場的介紹,作為 L2+自動駕駛解決方案,DRIVE AutoPilot 可實現世界級的自動駕駛感知和具有豐富 AI 功能的駕駛艙,汽車制造商能夠通過它將復雜的自動駕駛功能、以及智能駕駛艙輔助及可視化功能推向市場,其在性能、功能和道路安全方面遠超當今的 ADAS 產品。
NVIDIA DRIVE AutoPilot
商業化是自動駕駛技術成熟的關鍵指標,整個過去一年,英偉達都在極力推動自動駕駛方案的規模化應用,在5個自動駕駛的技術級別當中,L2+是最接近量產車的一種解決方案,也是最能刺激市場需求的環節,換句話說,它能帶來出貨量。
英偉達 DRIVE AutoPilot 的核心是 Xavier 系統級芯片,處理性能高達每秒 30 萬億次操作,為安全起見, Xavier 的設計具有冗余和多樣性,采用了六種類型的處理器和 90 億個晶體管,使其能夠實時處理大量數據。
Xavier 是全球首款用于自動駕駛的汽車級處理器,現已投產?;赬avier芯片,英偉達推出了相應的AI計算機——英偉達AGX系列,這是一個用于自主機器的AI計算機,可應用于自動駕駛、機器人和智能儀器等領域。
目前國內像是小鵬汽車、奇點汽車、圖森未來、Auto X等自動駕駛全棧方案公司都已經采用英偉達的 Xavier 芯片方案以及AGX平臺及開發者套件,我們熟知互聯網企業京東和美團也選用了該平臺,為其下一代自主配送機器人提供技術支持。
英偉達為自動駕駛計算領域所做的準備極為充分,并且都是平臺級產品,可見其野心并在于提供一兩款芯片產品,而是要圍繞整個產業鏈布局,做整個產業鏈當中的關鍵一環,也就是——底層的AI計算。
“英偉達是世界上第一家投身于人工智能計算的技術公司”,黃仁勛稱。
1月初,英偉達還與梅賽德斯-奔馳共同宣布將創建一款面向該汽車制造商下一代汽車的集中式計算架構,使這些汽車成為由軟件定義的人工智能汽車。
在英偉達看來,人工智能為新的計算時代帶來了新動力,GPU 在能夠感知和理解世界的計算機、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中發揮著大腦的作用,這都是不斷變化的市場給英偉達帶來的機會。
結語
早前,日本軟銀旗下愿景基金曾在二級市場不斷購入英偉達股份,如今已賣出全部英偉達股票,價值3980億日元。
這看似只是財務投資的問題,實際也代表了軟銀對技術趨勢的判斷,清倉英偉達可見其對于英偉達的未來缺乏信心。長線價值投資非常注重對于宏觀形勢的把控,軟銀的拋售見微知著。
在英偉達致股東信當中,有一條關于市場表現不佳的解釋值得深思,
“全球經濟快速下滑,尤其是中國,影響了消費者對英偉達GPU的需求”。
數據顯示,自從2015年以來,英偉達來自中國和亞太地區的收入一直在增加,目前近乎占到了整個公司的近70%,而來自歐美的業務占比并不多。
根據國家商務部的最新預測,2019年經濟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凸顯,消費市場承壓較大,消費增速仍有可能進一步放緩。
這意味著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市場擴張的速度并不會快于產品供應速度,對企業的影響隨之加劇,尤其是像英偉達這種中國業務占比較高的美國科技公司,蘋果過去一年在中國走下神壇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雖然短期業績欠佳,但是英偉達自身修筑的護城河依然足夠堅固。
英偉達一路走來,除了以上的自動駕駛、游戲業務,也在擴展零售、醫療、金融、互聯網服務等其他領域的應用場景,很多業務看上去是在突破邊界,但實際上都是圍繞在“計算”這個領域深耕。
黃仁勛指出:“盡管持續增長暫時遇到阻礙,但英偉達的基礎地位和服務的市場依然強勁。我們率先開發的加速計算平臺是全球一些最重要、增長最快的行業的核心——從人工智能到自動駕駛 汽車,再到機器人。我們完全有望恢復持續增長。”
得益于20年來在圖形計算領域的技術積累,英偉達練就了一種圍繞核心產品搭建生態體系的本領,這個體系包括硬件產品、技術平臺、開發者社區、上下游合作伙伴,他們共同組成了英偉達在AI計算時代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