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剛過,不少游客選擇了短途旅行,去實地探訪那些久負盛名的歷史古跡。昨日,恰好是五四青年節100周年紀念日。回想到總 書 記曾經說過“青年是標志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于青年,時代的光榮屬于青年”,追溯過往幾年中國科技與文化的快速發展,不得不說,那些有志青年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邁入新科技時代,中國青年在以一己之力推動中國大步向前的同時,也在用最聰明的大腦,改變未來影響世界。在這個特殊的節日,不妨跟隨筆者一起重新了解下這幾位改變世界的優秀青年代表。
魏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學博士,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

他領導著一個被世人稱為“超腦小組”的團隊,將人工智能中的語音智能做成了“全球無敵”。據悉,目前科大訊飛翻譯機可以實現50種語言的中文互譯,翻譯語種覆蓋國家與地區近200個,令人感到驚喜的是,由魏思團隊推出的訊飛翻譯機2.0還能準確無誤的識別印度口音的德語。
年僅35歲的魏思已是“訊飛超腦”計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了解過他的讀博歷程后就會發現,魏思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理工“學霸”,1999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學習,并于 2008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同年起在科大訊飛研究院工作至今。如今,身為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的魏思,同樣是訊飛語音技術的核心人物。
吳甘沙,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原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
為趕上科技創業的時代巨浪,不惜放棄國際名企的高位厚祿,甚至將自己全盤“All in”。在吳甘沙眼里,自動駕駛是一個6萬億美元的超級產業,必將改變整個世界;而人工智能就像一個火箭,大數據是它的燃料、云計算是它的引擎,助力整個汽車行業。

吳甘沙和他的團隊堅定地認為,中國在無人駕駛上,一定會比發達國家實現得快!他曾表示:在擁抱創新的同時,更需要對汽車研發的原有規律抱以敬畏之心。未來的無人駕駛車,其交通工具屬性會下降,商業空間的屬性會提升。10年、20年以后基于無人駕駛的商業地產,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個新引擎。
裴端卿,世界世界頂級的生命科學家,人類未知領域的探索者。

2013年,他的團隊用尿液在小鼠體內,培育出了人類的再生牙齒;2015年他發現了細胞在結構上“返老還童”的關鍵機制。
裴端卿說:“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懷疑未來的美好。” 裴端卿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七十多篇論文,并兩次被選為封面文章刊登在《Cell stem cell》雜志上,這是來自中國的相關科研成果第一次獲此殊榮。
劉聰,科大訊飛 AI 研究院執行院長,2018年“CCF杰出工程師獎”獲得者。

身為2018年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先鋒獎獲得者,劉聰在人工智能領域方面同樣擁有著頗多建樹。他曾提出 DFCNN 等突破性模型和框架,大幅提升了中文語音識別引擎的準確率和效率,并且開創了中文方言識別之先河。此外,劉聰專注于語音識別技術多年,帶領團隊研發了多個結合聲音和圖像識別技術的算法和系統,具備顛覆傳統系統的潛力。
與好團隊一起把握住技術的下一個趨勢,是劉聰就職于科大訊飛的心愿。正是因為有劉聰這樣看重技術落地的人,大眾才有幸能見到越來越多的技術改變了生活。不久前,美國一家權威雜志,選出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在中國入選的8家公司中,科大訊飛名列第一。
相信在未來,還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優秀青年代表,共同助力建設智能化、物聯網的智慧城市,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驚喜和便利。筆者也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可以用中國技術,引領世界發展!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