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會“AI進化論·人工智能創新成果Show”分論壇,億歐智庫發布了《2019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報告集中展現了2018-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的階段性應用成果和商業進展,并對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典型企業進行了深入案例分析。

近年來,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已度過早期在算法技術方面的爭奪戰,依靠科研實力和商業化落地兩條腿走路正成為行業的共識。對于人力財力有限的初創企業而言,在具體場景制定客戶可理解、可執行的解決方案,才具備商業化的可能性。
在報告案例中,AI機器人+餐飲行業成為了重點分析的部分。億歐智庫針對餐飲服務業的痛點、AI機器人商業落地可行性,以及餐飲服務機器人頭部企業如何理解市場需求并實現落地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深入解讀餐飲行業的AI機器人應用現狀。
餐飲服務業人力成本承壓,催生千億級餐飲機器人市場需求
人力成本是餐飲業的一項重要開支。伴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從業人數增速持續下滑),以及員工流動性加大,招聘成本和招聘難度均有提高。在實際用工過程中,員工服務培訓耗費成本、用餐高峰期員工效率,則關系到餐飲經營質量。

迎賓、領位、送餐、回盤等服務是影響消費者用餐體驗的重要環節,屬于高需求高價值的商業化場景,同時上述工作的重復性也使其具備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替代的可能性,解決人力成本問題,提供標準化服務并提高服務效率,餐飲機器人的需求由此產生。
在餐飲機器人中,又可細分為迎賓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烹飪機器人等多種品類,但目前已達到落地條件的機器人極其有限。億歐智庫認為,送餐機器人已具備落地可行性的必需條件。
首先,送餐機器人要有不低于服務員的效率。從硬性指標上看,每天配送餐盤應高于服務員的平均值220盤,移動速度相當于正常人步行速度(1.1m/s)即可,當前個別頭部企業的技術成熟度已經達到這一要求。
在成本上,隨著國內供應鏈的成熟,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激光雷達、深度相機、伺服電機等成本已經大幅降低,目前整機成本控制可以在數萬元內。
從技術上看,隨著SLAM算法、調度算法等技術的成熟,機器?定位的準確度、避障的成功率有了?幅提升;以普渡科技為例,通過多傳感器融合的定位導航算法,已能實現餐廳復雜環境的精確感知和連續穩定運?。
普渡科技:在高動態的餐飲場景下提供配送機器人方案
以普渡科技為代表的餐飲機器人企業已經進入這一需求規模超千萬臺的細分市場。
普渡科技綜合了SLAM、智能導航避障、多機調度、人機交互等人工智能技術,為餐廳、酒店、樓宇等廣泛場景提供配送機器人解決方案,在高動態的商業環境下精確建圖和定位,實現高效運行,優化餐飲服務作業流程,降低企業成本。公司產品目前已應用于海底撈、巴奴火鍋、旺順閣、洲際酒店、喜來登酒店、萬達集團等國內知名餐飲、酒店企業。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