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守護者計劃剛剛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貴州公安廳就公布“1229”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告破,守護者計劃的大數據和技術支持是其背后不可忽視的力量。
該案屬于仿冒公檢法類詐騙,涉案金額高達1.17億元,是迄今為止單筆涉案金額最大的電信網絡詐騙案。對于守護者計劃來說,2016年4月只是一個成立時間;而對于仿冒公檢法類詐騙分子而言,2016年4月是作案頂峰時代的終結點。自此之后,從詐騙數量到涉案金額都開始大幅下滑。
據守護者計劃日前發布的《反電信網絡詐騙大數據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詐騙電話撥打次數同比下降77.9%,收到詐騙短信人數同比下降75.3%,電信網絡詐騙涉案金額同比下降28.3%。整體詐騙趨勢“三降”的同時,仿冒公檢法類案件數量環比下降62.5%,最高涉案金額從上一個季度的1000萬元驟降至200萬元。
報告中指出,這是警企聯合打擊和廣大公眾反詐騙意識共同提升的結果。當然,在其背后,守護者計劃的技術支持和宣傳教育等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花樣頻出,仿冒公檢法詐騙由來已久
實際上,這種詐騙類型在國內由來已久。中央電視臺的《法律講堂》就曾講過北宋年間仿冒欽差大臣的詐騙案。前些年,也不乏北京“三假干部”曹忠武、趙錫永仿冒國務院研究室司長等仿冒類詐騙案件。
隨著電信網絡發展,越來越多的仿冒公檢法詐騙變換了形式,通過短信、電話、網站、社交軟件等工具進行詐騙。因為公檢法等執法機關權威性較高,受害者更容易掉以輕心,導致被騙者不乏大學教授、公司財務職員等高知分子。
此類案件中,不法分子多是團隊作案,細致縝密、環環相扣,普通受害人提防困難。首先,不法分子通過網絡購買真實個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號、住址等,以取信受害者;再使受害人“卷入重大案件”,如涉嫌經濟詐騙,發送PS或者“通緝令”;緊接著,誘導受害人提供銀行卡相關信息或者要求其進行銀行卡轉賬;更有甚者,通過誘導安裝病毒App,實現對受害人手機遠程控制,截獲銀行卡賬號、密碼、網銀交易驗證碼等信息,遠程轉移受害人銀行卡內的資金。
當然,也有以“幫助”受害者“解凍資金”、少繳納車輛違章費用為由,獲取信任進一步騙取金錢的的行為。

(真實案例中仿冒網安總隊的聊天記錄)
此類案件一方面對受者的經濟和精神上造成巨大打擊,另一方面,也將導致群眾對公檢法人員的信任危機。
點面結合,技術力量讓仿冒公檢法詐騙分子聞風喪膽
2017年,多地公安機關接到報案稱,有人冒充公檢法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在守護者計劃安全團隊協助下,公安機關偵查發現作案窩點分別位于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國境內,之后以專案組形式開展跨境抓捕。
聯合馬來西亞警方,在馬來西亞搗毀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窩點2個,抓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48名,繳獲涉案銀行卡、電腦等一大批作案工具,破獲冒充公檢法類電信詐騙案件70余起,涉案金額高達1000余萬元人民幣。

(詐騙犯罪嫌疑人從境外被押解回國)
結合全網傳播與大案要案的重點打擊,給不法分子帶來更大的威懾力。
今年守護者計劃安全團隊研究發現,境外仿冒公檢法類詐騙逐漸從以往單純在電話、短信進行,轉變為電話、短信、即時通訊軟件相結合的行騙方式。守護者計劃安全團隊正對這類電信網絡詐騙行為進行建模分析,研發新的安全產品,進行事前感知預警和事中發現攔阻。自新系統上線試用以來,一個月內已向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預警超過1000起仿冒公檢法人員詐騙案件。
同時,微信安全團隊等也在更新安全策略,基于聊天場景提示用戶規避風險,并引導對可疑賬號點擊進行投訴。針對仿冒詐騙,在安全提醒策略基礎上,還特別研發了反欺詐策略,結合用戶帳號的特征屬性和行為數據,利用規則引擎和機器學習模型進行大數據運算,納入上百個策略統計維度,并通過實時檢測,分析發現惡意帳號,并根據帳號惡意程度,進行柔性處罰,包括且不限于踢下線、拉黑設備、梯度封號等措施,將安全提醒與實時打擊雙向結合。

(安全策略對欺詐進行安全提示和賬號封號)
2018年,區域重點打擊和黑產威脅源打擊是守護者計劃工作重點,將大大威懾仿冒公檢法類不法分子;另一方面,技術升級與宣傳教育相結合, 以提升廣大民眾對詐騙的警惕性,讓騙子的作案成本更高,從而推動數量減少。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預見以仿冒公檢法為代表的電信網絡詐騙會越來越少。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