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據海外媒體報道,三星旗下半導體存儲芯片業務在去年四季度全行業下滑的情況下以 33.6% 的市場份額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 NAND 儲存供應商,除了增長極微的閃迪之外,三星也是唯一能夠在該領域保持盈利的企業。
這一點和三星正在力推的 UFS 應用接口標準規格的 NAND 嵌入式閃存儲大受歡迎有著直接關系,后者憑借著更高的存儲容量以及更小的存儲空間,以及更快的數據處理速度和寫入速度,正在成為行業高端機型的首選。而三星在其中已經搶下了先發優勢,其目前的主要對手只有海力士,不過后者要到今年 4 月份才能開始向廠商供應最大 64GB 的 UFS 2.0 存儲芯片。除此之外的東芝、鎂光等對于該領域的進度則更要遠遠落后于三星。
除了存儲芯片之外,行業另一個軍備競賽熱點也和三星有關,那就是雙曲面屏幕。在黑莓之后,三星也為國產品牌 vivo 供應了雙曲面屏幕,考慮到這是當下硬件層面具有直觀吸引力的賣點,因此接下來必然還將有更多品牌選擇跟進。而目前看來,三星應該也很樂于向他們提供這類元器件。
敞開供應核心技術,會傷害到三星的核心利益嗎?
對此,有觀點認為三星把曲面屏/UFS 存儲等目前三星手機的主打賣點都下放給其它廠商,可能會對自家手機業務造成威脅,特別是一貫在性價比上有優勢的國產廠商,很有可能反過來將三星一軍。
尤其是雙曲面屏,對于當下的行業來說,這可能是少數真正能吸引到用戶購買三星旗艦機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成為了三星彰顯創新實力的最好代言,現在三星把這一賣點分享給了別人,別的不說,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會讓 Edge 系列在行業里不再獨樹一幟,的確可能會分流一部分雙曲面屏的擁簇。

早前的黑莓Priv由于市場、定位和吸引力等種種原因,總體還屬于小眾市場,但現在三星把這一技術交給了vivo,后續還可能給一直和三星關系很近的魅族等國產廠商,難免會造成雙曲面屏的市場向更低價位下探,而在強于定制和本地化的國產廠商面前,雙曲面屏幕的利用率可能也比在三星玩得更好,很難不令人擔心這最終會演化成反噬三星的武器。
從這個角度上說,三星把雙曲面屏等當家科技下放給別人,的確存在一定的負面效應。
但從大局上看,開放才能實現共贏
不過任何問題都有正反面,而就三星下放雙曲面屏這件事情看,其實正面效應要遠遠大于反面。
因為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任何技術在行業里都不可能壟斷太久,UFS 2.0 是,雙曲面屏更是,在這個前提下,市場遲早是大家的,那么到底是選擇在現階段自己保持壟斷做利益最大化,還是在別家進入之前占領市場?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三星屏幕業務和三星移動設備并不是隸屬關系,是相互獨立的不同部門,前者也需要為自身利潤做考量,而開放給其它手機廠商,不僅有利于回收研發成本,同時還能夠擁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新技術的研發上,從而實現良性循環,也只有這樣,三星才能在屏幕等技術領域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還有就是好馬要配好鞍才是絕配,只是擁有了曲面屏并不意味著就能給三星自家手機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壓力,比如 vivo Xplay 5 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事實上后者除了 Hi-Fi 上面有點三星缺乏的賣點之外,其他方面幾乎不能和三星媲美,而且就 Xplay 5 真機來看,三星給其提供的雙曲面屏幕無論是弧面角度還是后續對于整機的設計提升,都遠不如在三星自家產品上表現出色,這可能也正是三星有所保留的地方。
而且反過來雙曲面屏對于成本的壓力,讓 Xplay 5 的定價已經非常接近三星 S7 Edge,無形中又會降低后者的競爭力,反而還等于給三星又做了一次廣告,至少就現階段看,無論是黑莓還是 vivo,都沒有依靠雙曲面屏就能影響到三星手機的能力。
這或許就是真正的三星模式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三星不僅是設備制造商,同時也身兼元器件供應商和代工廠,這也使得三星具備著行業里獨一無二的垂直整合能力,并且保證了在其智能手機業務下滑的同時,依然可以靠元器件的銷售來獲取巨大的利潤。
雙曲面屏幕和 UFS 2.0 等,不過是三星公開供應的核心元器件清單上的最新技術而已,在此之前,無論是內存、閃存還是 AMOLED 屏幕、Exynos 處理器乃至 ISOCELL 傳感器等,早已有不少廠商都在采用,而除了前面提到的存儲芯片業務之外,像 AMOLED 屏幕供應商里三星也占據了高達 95.8% 的份額,穩坐行業第一,據傳蘋果也有計劃在未來的 iPhone 上配備 Amoled 屏幕——而這些核心元器件的擴張以及強勢的市場表現,對三星來說其實也是另一種話語權的建立。
而目前來看,三星雖然擁有著不可比擬的技術優勢,但是在軟件以及系統上的控制力還是太弱,雙曲面屏幕到現在還被質疑噱頭大過實際,其實就是出自這個原因,而如果后者被行業大規模采用,一方面集思廣益,能夠為雙曲面屏乃至未來全曲面屏幕的開發帶來更多的方向,同時通過合理控制,三星也能夠一直保證自己處于該領域的領先地位,甚至成為整個行業的硬件標桿,這或許才是三星真正的野心,同時也是最適合三星這種企業結構的發展模式。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