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看不見、摸不著的新冠肺炎疫情,百度地圖基于時間和空間的疫情數據正在成為防控的重要力量。2月6日,北京市首次發布新冠肺炎病例發病期間活動過的小區或場所,對此百度地圖當晚緊急上線“疫情小區”專題地圖,可供市民及時了解信息,群防群治共抗肺炎,并協助社區有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助力遏制疫情的進一步擴散。

從武漢疫情爆發以來,百度地圖的員工就一直在爭分奪秒,在第一時間上線疫情相關的各類數據和功能。1月21日起,百度地圖上百名員工放棄原本的春節休假,投入到了防疫戰役中。
經歷12小時連續開發,百度地圖在1月22日22點上線了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根據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從武漢流向全國各地的城市客流量排名,與各地病例被發現的數量與時間早晚,有一定的正相關關系,為政府和科研機構制定防疫措施提供了數據支持。數據也顯示,2020年正月初八與2019年同比日期對比,遷徙規模較去年下降78%,可以發現春運返程時間或有整體延后趨勢,防疫工作還得持續和加強。

(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
春節假期期間,百度地圖發現自身的地理信息和大數據能力能夠為防疫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相關的工作“滾雪球”一樣增加。在除夕和春節這兩天,百度地圖團隊迅速組織了上百名員工,負責開發、上線、運營等工作,不少同學年夜飯都是對著電腦屏幕吃的。通過辦公軟件“百度Hi”,同學們每天早上9點開工,但是在早上7點就有同學開始打卡在崗。每天的工作任務繁多,每晚22點前每個團隊會發出當日的工作日報,匯總當天的所有工作進展, 為了保證項目如期上線,還有很多同學要加班到深夜。

(百度地圖員工們的年夜飯)
百度地圖發揮自身強大的數據和技術優勢,推出發熱門診地圖、湖北籍游客定點酒店地圖等專題地圖和肺炎疫情期出行管控消息速報功能,實時更新道路、公交等信息,通過實時、全面、權威的數據信息,保障用戶準確、高效、安全地出行。在疫情不斷升溫,公眾越來越焦慮和恐慌的彼時,不少用戶表示百度地圖的這些舉措為疫情的防護提供了十分實用的信息。

武漢疫情相關一切都讓人想起17年前的非典爆發時期,然而,在當時的2003年,百度成立不久,淘寶剛剛萌芽,智能手機還未出現,大數據、人工智能還不是熱潮。如今,在面對武漢肺炎疫情時,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力量,讓我們能站在千里之外輸送自己的力量。地圖正在用大數據洞察時間和空間,描繪出疫情下各城市遷徙、人流、交通的全景圖,成為疫情防控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