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威稱三四個月前,自己曾想過放棄,因為確實沒錢了,不想管了。但是后來他不希望公司像小藍那樣,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玄璇
編輯 | 馬吉英
頭圖攝影 | 鄧攀
11月14日下午兩點,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在公司前臺大廳對所有員工表示,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ofo拿到了新投資?還是會被收購?戴威沒有給出具體答案。
這樣的全員大會曾是公司的傳統,戴威在全員大會上解答員工的問題。而最近幾個月以來,ofo屢有賣身傳聞,全員大會也有數月未開。為了這場久違的大會,今天上午ofo公關部的員工就已經守在公司前臺,嚴陣以待。公司的每個門都有保安把守,必須刷員工卡才能進入。

戴威也希望盡量低調。下午一點半左右,戴威從公司所在的互聯網金融中心的貨梯上到5層,繞開了人更多的主電梯與正門。《中國企業家》記者在堆滿紙箱的公司側門見到戴威。他看起來略顯疲憊卻十分平靜。
“ofo會保持獨立發展,還是另有打算?”面對本刊記者這個問題,戴威笑了一下沒有回答,與同事一起進了公司側門。

等到下午兩點時,公司前臺已經擠滿了人,很多人被擠得靠在玻璃門上。所有員工都想從戴威口中聽到答案——接下來,公司究竟會怎么發展?
資金情況正在好轉,但依然困難
“大家好!”
“好,很好,非常好!”在一片高昂的士氣中,全員大會開始了。據在場一位員工表示,現在留在公司的員工都是“真愛”,希望公司能好好發展。戴威在一開始就回答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說ofo不會倒閉,其他都有可能。
對于被曝出已有大型券商中介機構入場做ofo破產重組的消息,戴威也予以否認,稱由于供應商債轉股,目前資金情況正在好轉,但依然很困難。
ofo的資金難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根據《界面》報道,截止今年10月ofo整體負債為64.96億元,其中,用戶押金為36.50億元,供應鏈為10.20億元。8月,上海鳳凰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布涉及訴訟公告稱ofo的欠款達到6815萬元。9月,財經網報道稱ofo拖欠了云鳥、德邦等多家物流供應商數億元人民幣欠款,正在協商解決方案。
今年年初,ofo通過資產抵押給阿里巴巴的那筆借債尚未還清,有分析認為阿里可能選擇債轉股的方式,收購ofo股份。9月,有消息稱,ofo即將完成E2-2輪融資,融資數額達數億美金,由螞蟻金服領投,滴滴跟投。但螞蟻金服、滴滴及ofo三方均表示不予置評。
在資金重壓下,有網友反映ofo退押周期再被延長。對此戴威今天向員工解釋說,退押金沒有問題,只是有困難。
承認錯了
ofo從明星公司走到現在,戴威有哪些疏漏之處?
上述在場員工告訴本刊,戴威表示他“錯了”。具體在于,去年ofo就應該探索廣告變現等業務,因為僅靠單車騎行收費不能實現盈利。戴威還表示,未來ofo會分化出更多APP,多元發展。
今年4月,ofo宣布成立B2B部門,業務涵蓋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等。ofo為廣告商定制車身廣告,最低價位是160元/輛/月,加了車輪部分廣告的品牌定制是2000元/輛/月,同時在APP上做流量分發廣告。當時有地方運維人員告訴《中國企業家》,團隊內部實行的是“全員B2B”計劃,鼓勵所有崗位人員去找廣告合作。
ofo最近一次公開B2B業務進展情況是在6月,B2B負責人邵毅稱B2B各項業務進展順利,營收已超1億,同時ofo已在國內100余座城市實現盈利。
發力探索廣告業務的原因在于,戴威看到共享單車本身無法實現變現,在今天的大會上,他承認了這一點。
實際上在早期,投資人和創業者在給共享單車算賬時,都認為這一模式可以實現盈利。但越來越瘋狂的造車、補貼與意料之外的損耗,讓其商業模式蒙上一層灰。被收購后的摩拜看起來也拖累了美團的財報。9月27日美團發布的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美團調整后虧損為41.91億元,去年同期為5.12億元,這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由摩拜帶來的。從2018年4月4日到6月30日,摩拜貢獻了4.72億的收入。
關于未來如何分化出更多APP,尋求更多變現方法,戴威在會上沒有說到具體方案。
曾想過放棄,但不想像小藍一樣
在大會的后半段,戴威講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
“后面在打雞血,沒有喊戰斗到底的口號,只是說了要重塑企業文化。”上述在場員工告訴本刊。戴威回憶說,在三四個月之前,自己曾想過放棄,因為確實沒錢了,不想管了。但是后來他不希望公司像小藍那樣,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
小藍單車創始人兼CEO李剛和戴威同樣年輕,同樣曾意氣風發,同樣是騎行愛好者,但在一年前的此時,小藍單車斷糧,沒能挨過那個冬天。雖然現在依然能用滴滴APP掃開小藍的車,但李剛卻退出了江湖。
如今又至寒冬,ofo公司附近零星的小黃車躺在霧霾里,戴威和他的團隊是否做好了過冬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