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上獲悉,正在申請科創板的云計算公司UCloud優刻得,在2019年上半年,共有21項發明專利申請獲得審批通過,其中13件發明專利申請國家知識產權局已頒發發明專利證書,并在官網上進行了授權公告,8件發明專利申請的最新狀態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出辦理授權登記通知。
UCloud優刻得是國內領先的中立云計算平臺,自主研發了IaaS、PaaS、大數據流通平臺、AI服務平臺等一系列云計算產品,并根據互聯網、傳統企業在不同場景下的業務需求,提供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專有云在內的綜合性行業解決方案。UClou優刻得已為全球上萬家企業級客戶提供云服務支持,間接服務終端用戶數量達到數億人。UCloud優刻得目前擁有逾千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過半。
3個月內專利授權數據迅速刷新至22項
UCloud在2019年4月公布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披露,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擁有5 項發明專利,涉及云硬盤Udisk、云主機Uhost、安全屋等產品,均是云計算核心領域的發明創新。這5項專利在2018年對應的營業收入達5.18億人民幣。
披露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后的短短3個月,UCloud發明專利權迅速從5項,刷新至14項(已頒發發明專利證書),另已有8項已取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授權辦理登記通知。記者從UCloud相關負責人了解到,之所以發明專利在2019年上半年密集獲批,是由于目前發明專利不同于其他專利類型,目前官方審查周期較長,一般在2至3年左右,有的發明專利審查周期甚至超過3年。UCloud早在2016年已將公司在云計算領域的多項創新技術申請發明專利,但直到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才有多項專利密集取得權證或在授權辦理登記,這些發明專利均為UCloud原始取得而非從第三方受讓。
截至目前,UCloud作為唯一申請人,已經提交了76項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除了已獲批的22個,還有50多項專利申請在審批過程中。此外,UCloud還在美國提交了2件發明專利申請。
據了解,UCloud獲得授權的專利,皆為專利類型中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與“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等其他類型相比,授權條件更加嚴格、對技術創新質量要求更高。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查詢顯示公司自2016年以來每年維持了平穩的發明專利申請量,可見公司的核心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持續強勁平穩。
除了發明專利外,UCloud還申請了數十個軟件著作權。UCloud相關負責人還表示,公司其實還有很多核心技術,但因專利要求公開技術信息,因此公司一些核心技術并不適于申請專利,而作為商業秘密進行保護。公司從實際情況出發,對不同創新成果采取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等不同方式進行保護。
口碑產品獲得知識產權認證
在2019年上半年獲批的21項發明專利中,主要應用于包含數據方舟產品UDataArk、負載均衡產品ULB、UCDN等業內知名口碑產品在內的產品。
數據方舟UDataArk支持數據恢復至 12 小時內任一秒,24小時內任意整點時刻,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數據丟失;而且備份時無需暫停業務或停止磁盤讀寫;用戶還可以按照業務需求進行手工數據備份,滿足用戶的多場景數據備份需求。
ULB可對多臺云服務器進行流量分發,用于在高并發服務環境下構建由多個服務節點組成的“負載均衡服務集群”,能夠擴展服務的處理及容錯能力,并可自動消除由于單一服務節點故障對服務整體的影響,提高服務的可用性。
UCDN可以穩定支撐大量圖片、音頻、視頻等文件的訪問和下載,應對海量用戶的并發訪問;加速節點總數超過500個,跨廠商、跨地域,可以實現全球網絡覆蓋;幫助用戶采用最優節點,節省成本釋放效率。
招股書顯示,UCloud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14.35%,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9.17%的平均水平。公司的云計算產品線包括計算、網絡、安全、數據庫、中間件、存儲、分發、大數據、容器、無服務器化計算、人工智能等十幾個大類共80余款產品,擁有可以完全取代傳統IT架構,支持全套云原生應用的產品線。
作為技術驅動型公司,UCloud優刻得在云計算業內樹立了“技術流”的形象,在“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政策推動下,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領域加速發展,而云計算無疑是創新的“底座”、是無處不在的基礎設施,將云計算做好做優,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加速發展,是UCloud優刻得堅持硬科技創新的使命所在。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