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據時代雜志報道,如果硅谷有個可被比作“動作英雄”的公司,那肯定是蘋果公司。1983年夏季到1985年夏季之間,蘋果股價暴跌了76%。對于大多數新興科技公司來說,這相當于被判了死刑。但是蘋果就像007、鮑爾(Bauer)一樣,總有錦囊妙計幫助死里逃生。果然,蘋果對敵人和懷疑論者發動了報復。在隨后6年中,蘋果股價暴漲了881%,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僅增長69%。
每個優秀的“動作英雄”都必然會書寫續集,蘋果也不例外。在1991年到1997年間,蘋果股票價值蒸發了80%,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幾乎翻了3倍。所有蘋果迷都知道接下來發生了什么:蘋果收購了NeXT Software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重新回歸。在此之后,蘋果先后推出了iPod、iPhone、iPad等產品,蘋果市值增加了21000%,直到1年前達到頂峰,每股股票價格為134.54美元。
自從那以來,不論看漲還是看跌蘋果股價的人都想知道:這是偉大周期的結束嗎?抑或是下一輪周期開始前的短暫平靜?這個問題已經困擾了蘋果許多年。在推出iPhone后,蘋果還能維持英雄形象嗎?3年后的2010年,蘋果推出了iPad,似乎是其“動作英雄”系列的第二幕。但是iPad的銷量日漸疲軟。與此同時,蘋果于去年推出了智能手表Apple Watch,但除了鐵桿粉絲和早期采用者,它似乎還沒有找到殺手級應用以驅動銷量增長。
那么蘋果的“動作英雄”續集看點在哪兒?目前還十分朦朧。但這絕非意味著蘋果會像20世紀80年代那樣跌倒,但也不能保證其會像過去幾年那樣快速崛起。蘋果每次發布似乎可成為主流的新產品時,其股價就會上揚。在今年秋季發布iPhone 7時,也可能出現類似情況。但是在發布新的iPad、Apple Watch或傳聞中的Apple TV、Macbook Pro時,情況卻已經有所改變。
所有這些產品都只是增加了蘋果的營收和盈利水平,但它們只是附加增量。就像一個動作英雄在重新敘述以前的輝煌勝利,比如007再次擊敗了“魔鬼黨”,鮑爾再次讓妮娜(Nina)出局等。
蘋果被與動作英雄類比的現象將很快消失,因為一方只存在于幻想世界,而另一方卻身處投資者充滿期望的無情世界中。可是這種類比同樣根深蒂固,因為粉絲們長期充滿熱情地去為蘋果戰斗,幫助蘋果擺脫失敗者的形象。像任何期盼動作英雄長久不衰一樣,2016年的蘋果需要新的挑戰。
長期以來,蘋果在技術上始終處于劣勢,很大原因在于其堅持制造硬件,而非采取類似谷歌或Facebook主要靠軟件驅動的模式。作為失敗者,蘋果成為長期被低估的對象。蘋果股價大約是其今年股票盈利的11倍(即市盈率),而谷歌的市盈率只是2倍,Facebook的市盈率正努力接近3倍。
與谷歌和Facebook不同,后2者可以向投資者承諾營收和利潤保持穩定增長,而蘋果的業務卻呈現周期性特色。作為蘋果最重要的產品,蘋果每2年才會發布全新iPhone。在此期間,蘋果只能寄希望于海外市場(包括中國)的增量升級,以此彌補周期性低點。

上述圖表顯示iPhone 6發布之前,蘋果營收增長逐漸放緩的趨勢。得益于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發布,蘋果在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的營收都有所增長,這個幸福的結局推動蘋果股票再創新高。蘋果需要做的就是書寫完美續集。
這給我們帶來了最新的“金融劇”。在過去1年中,蘋果市值已經蒸發了1/5。中國經濟正在減緩,有報道稱iPhone銷量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下降。問題是,它會降至何等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蘋果如何做才能確保未來增長?顯然Apple Watch無法挑起這樣的重擔,它已被證明只是日常應用設計的勝利。iPhone可能也不行,每次迭代,其創新性似乎越來越少。汽車等激進項目冒死也不可靠,因為它可能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成為現實。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暗示,蘋果將有許多新產品到來。如果今天的蘋果財報令人感到失望,這些新產品越早到來越好。沒人嫉妒有了幾根白發的老年動作英雄。當你的錦囊妙計用光了,觀眾將會轉身離去。現在,蘋果股價大約為105美元,與4年前差不多。但是現在的環境更好,適合蘋果做些英雄之舉。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