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關于中國通訊企業華為和中興通訊的“威脅論”開始受到其他國家的效仿。
10月10日,加拿大政府強烈暗示,該國一個計劃中的政府通訊網絡項目將會因為安全風險的考量,排除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科技的參與。
對于美國眾議院10月8日公布的一份多達52頁的機密報告顯示,華為與中興因其設備“可能被用來針對美國民眾進行間諜活動”,因此會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
“很有可能會有更多的國家跟進,尤其是美國的盟友,如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對于此事可能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孫開友頗為擔心,他認為,果真如此的話,華為和中興的海外銷售勢必受到影響。
不過,對于此次“威脅論”的幕后真相,業內分析人士認為,似乎不止政治利益那么簡單,企業競爭或也是其中重要推手。
全球知名行業媒體CNET評論認為,全球通訊巨頭、美國本土企業思科有可能成為調查背后的最大受益者,在過去長達十年的交戰中,思科往往在背后給華為抹黑。
恐致多米諾骨牌
在美眾議院報告發布之后,中興和華為紛紛發表聲明喊冤,同時,兩家公司也表示,由于在美國市場的運營商網絡產品銷售收入占公司總體銷售收入的比例較小,本次調查結果不會對公司財務和經營成果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華為和中興,特別是華為,已經規模進入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是美國的盟友。當地政府會不會采用類似的方式去阻止這兩家公司的正常市場行為,是接下來需要保持密切關注的。”孫開友稱。
據介紹,印度和澳大利亞政府此前也曾因為所謂的國家安全出面阻止一些重大合同。這也令兩家公司因此不得不承受重大的損失,拱手將合同讓給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等競爭對手。
果不其然,在美國公開發表報告之后,加拿大緊隨其后表示跟隨意愿。
“如果最后連歐洲市場也跟隨,那么華為和中興的海外銷售勢必受到影響。這種非市場的行為不是華為和中興兩家公司能應對的。”孫開友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10月9日,中國外交部宣布成立國際經濟司,為在中國外交藍圖中占據日益重要位置的經濟外交服務。國際問題專家認為,該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能將是解決不斷涌現的與復雜政治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國際經濟糾紛,以保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思科是幕后黑手?
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除了政治和貿易考量,華為與中興在美國的競爭對手或是背后的重要推手。對于這一推手,最大的嫌疑對象則是思科。
“思科,作為美國的本土企業,是美國排斥華為、中興進入美國市場的最大受益者,此事不排除系由其背后推動的可能性。”通信業觀察家項立剛(微博)表示。
孫開友也表示,在美國,企業有較多的機會接觸到政府,向政府傳遞自身的意愿,因此,不排除此事的源頭或起于思科。
據悉,最近幾年,華為在國際路由器市場上迅速擴張,盡管仍不是思科的主要對手,但不斷增長的份額卻對思科長期以來在路由器市場建立的統治地位帶來了潛在威脅。
當被媒體問及在所有的公司中哪一家讓你最擔心時,思科CEO錢伯斯毫不遲疑地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25年以前我就知道,我們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將會來自中國,現在來說,那就是華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華為與中興在美國政壇雙雙遭到指控的同時,思科10月9日宣布,終止與中興通訊合作七年的銷售合作伙伴關系,理由是中興涉嫌向伊朗出售思科網絡裝置,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雖然思科堅稱其決定是基于獨立調查后作出的,但事情的巧合度不得不令人懷疑。
美國CNET撰文稱,華為在新興市場直接跟思科競爭。在過去10年,這兩家公司經常發生競爭,思科曾經控告華為在2003年偷竊他們的源代碼。
不過,野村證券的報告認為,如果此事引發中美貿易戰,預計思科將比華為更受傷。因為美國市場銷售額僅占華為總收入的4%,而亞洲、環太平洋地區和中國業務卻占了思科總業務的16%以上。此外,中國是思科在該地區僅次于日本的增長速度第二快的市場。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