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1968年軟件第一次危機出現算起,軟件工程的發展已經跨越了50個年頭。回顧軟件開發的發展歷程,階段一著眼于解決軟件開發的質量、可控、有序的問題;階段二則開始嘗試解決軟件開發效率、速度問題,強調回歸軟件“智力活動”,后來又從解決敏捷開發到解決以DevOps為代表的覆蓋運維、運營的軟開全生命周期。那么,軟件工程的下一階段又該何去何從?
AI時代,產業機遇與痛點并存
從人工智能走入大眾視野,便標志著AI時代已經到來。在這一過程中,新技術催生新產業,如自動駕駛、VR、車聯網、人臉識別等產業迎來風口。其中最為關鍵的開發步驟,也引起行業眾多關注。例如,就自動駕駛而言,在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面臨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大、周邊系統不確定性增大等復雜環境,少不了各種“背鍋”事件。尤其最近,一篇《【圖鑒】AI時代,你是不是那個背鍋俠》爆款文描述了各種開發過程中會遇到的“鍋”,更是戳中了廣大開發者的膝蓋。






“可信開發”成為軟件工程第三階段關鍵詞當前,除了關注質量,是否能足夠被信賴、能夠讓用戶放心使用,將成為軟件產品開發面臨的一個新考驗。由此可見,當軟件工程發展到第三階段,“可信開發”會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那么,什么是可信開發?
可信的軟件是指:軟件可按照預期運行,并且不會在環境改變時帶來重大安全和隱私風險。按《Software Engineering》10th edition和其他相關標準的基本定義,可信包括5個基本維度,如下圖:

關于可信開發,業界頭部廠商不僅注意到了這一趨勢,更是在身體力行地實踐著。今年開年第一天,華為董事長任正非就在對全體員工公開信中表示“把可信作為華為第一優先級”。基于把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作為公司的最高綱領,華為將在每一個ICT基礎設施產品和解決方案中,打造可信的高質量產品,讓可信將成為客戶愿買、敢買和政府接受、信任華為的基本條件。
具體說來,在安全性(Security)上,保證產品有良好的抗攻擊能力,保護業務和數據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韌性(Resilience)上,確保系統受攻擊時保持有定義的運行狀態,包括降級,以及遭遇攻擊時快速恢復的能力;在隱私性(Pricacy)方面:遵從隱私保護既是法律法規的要求,也是價值觀的體現。用戶應該能夠適當地控制他們的數據使用方式;在可靠性和可用性(Reliability&Availability)方面,產品能在生命周期內長期保障業務無故障運行,具備快速恢復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提供可預期的、一致的服務。
同時,任正非也強調要全面提升軟件工程能力和實踐,包括圍繞產品開發到交付的全生命周期,踏實打造可信的高質量產品;從最基礎的編碼質量做起,視高質量代碼為尊嚴和個人聲譽;深刻理解架構的核心要素,基于可信導向來進行架構和設計;深入鉆研軟件技術,尤其是安全技術等等。

構建可信的開發平臺,助力軟件產業發展
基于華為30多年在ICT的技術沉淀,近年來華為云持續技術創新,實力助陣軟件產業的發展。伴隨著云上開發逐漸成為業內主流,華為云面對企業訴求,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安全可信的DevOps云平臺——華為云DevCloud,從此讓軟件開發簡單高效且智能;同時,華為云DevCloud的CloudIDE服務亦能滿足開發人員Code Anywhere Anytime的需求;全流程模型生產服務ModelArts則打通了從數據獲取-模型開發-模型訓練-模型部署等全鏈條,幫助軟件開發更迅捷輕松。
據了解,華為將投入20億美元,計劃用5年的時間,在ICT基礎設施領域實現為客戶打造可信的高質量產品目標。目前,華為全公司從上到下的變革已經啟動,主要涉及可信的產品定義和路標、可信設計、可信代碼、從構建到發布再到追溯到可信軟件工程能力、可信測試、可信運維、可信Build-in流程、文化等多個方面。
9月18日-20日,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將在上海世博展覽館&世博中心拉開帷幕,在“共創智能新高度”的大會主題下,華為將在大會現場為來賓帶來更多前沿觀點及產品、解決方案等。9月20日更有以開發者為主角的Keynote演講及百場Session,其中既有可信開發相關專題演講《華為云DevCloud:AI與可信,軟件開發的新思考》,還有覆蓋云原生數據庫、人工智能、深度學習、DevOps、微服務、物聯網、邊緣計算等多種開發領域的熱點議題。現場可與頂級開發大神面對面,了解更多關于可信開發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更多信息請持續關注2019華為全聯接大會。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