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黑客帝國》為代表的一批關于“智能”的電影異軍突起,OO年代,《I, ROBOT》等科幻影片熱映,多角度度暢想了人類與機器人共同生活的場景,深入探討了人機社會可能存在的問題,為觀影者虛擬出一個全新的生存可能。如今,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鮮有涉及,而相關技術卻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率先應用起來。
在金融行業,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云等金融科技正在被討論、研發和應用。金融技術的廣泛應用,極大提高了金融行業的工作效率,為金融事務處理帶來眾多便利。與此同時,關于金融技術帶來的消極影響被述諸筆端,國外主流媒體出現了很多“驚人失業潮席卷華爾街”、“人工智能帶來高失業率”的論調,表達出對金融科技的憂慮。
花旗銀行的一份統計報告也顯示,個人金融銀行試圖借自動化節省人力,預計在2015至2025年之間減少30%的員工,其中,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會裁掉約180萬名全職員工,比金融海嘯時期失業的人數還要多10倍以上。
某些外媒的消極論調并不代表國際主流觀點,說金融科技席卷全球并不為過,摩根大通和高盛就曾宣稱,自己是一家科技公司。在我國,傳統金融業處在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卡,紛紛搶占金融(Fin)科技(Tech)高地,金融技術在我國金融領域漸成“燎原之勢”。
金融技術給行業帶來的影響,不同人士持不同意見。關于金融科技對失業的影響,國內知名投行某分析師的觀點具有普遍意義:“我覺得分析師、律師們等日常工作中存在多重復和可復制工作的人,短期內不會失業,他們只是需要新的知識結構去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分析師陳彥甫近日在接受某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金融科技未來會產生顛覆性的效果,我們希望成為其中的參與者,而不是被顛覆者。”
3月21日,螞蟻金服宣布了新的轉型計劃,將基于TechFin定位,未來只做Tech。同日,京東金融宣布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資產云工廠底層資產管理系統。在強大的金融技術支持下,有更多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定位向金融公司傾斜,類似于高盛等國際銀行的定位發展趨勢。
國內知名互金平臺普惠家CEO日前表示:說金融技術將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帶來顛覆性影響為時尚早,但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空間與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值得我們期許。我們也將采用最新的金融技術成果,專注提升自身金融技術,為平臺業務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普惠家將力行普惠金融“小而美”的初衷,打造互金領域內的強勢品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