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存儲技術這幾年發展很快,出現了很多新名詞,比如全閃存,PCIe、NVMe接口,對象存儲、云存儲等,同時也掀起了創業、轉型和老牌IT企業增加新業務的高潮。它們共同給一直以來波瀾不驚的存儲業界帶來了新的活力,讓存儲市場變得熱鬧。
是什么原因引發這一局面?說到底,用戶需求。
人類有史以來任何一個時期所產生的數據都沒有現在多,對數據的重視程度都沒有像如今這般看重。

以數據量為例,今天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產生大量數據。IDC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44ZB數據產生。而2010年,全球數據量剛到ZB級別,10年44倍,增長速度可以想象。
論對數據的重視程度,我們已經不止一次聽到業界大佬、專家對于數據重要性的闡述,基礎資源、核心資產、新能源……數據代表的就是未來。
數據量大要求更具性價比、擴展性更強的解決方案,對數據更重視意味著對存儲系統可靠性、可用性、穩定性的要求更高。
用戶需求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有了文章開篇的一系列新名詞,本文重點說說對象存儲。
02
嚴格意義上,對象存儲算不上新技術,十幾年前就有了,只不過現在爆發了。原因很簡單,用戶需求推動。
對象存儲針對的是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取,最大的特點是擴展性強,性價比高。而眼下非結構化數據正在爆炸式增長。權威機構統計,如今產生的數據中75%以上都是非結構化數據,而每年的增速在60%-80%,因此占比未來可能繼續增大。

未來會產生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
也就是說,現在以及未來大多數的數據都要通過對象存儲這種方式進行存取,它的意義,在存儲業界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事實上,對象存儲的廣泛應用已經不是一種愿景,而是現實。當前,包括在線教育、金融保險、政府單位、學術機構、系統集成、媒體娛樂、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各行各業都或多或少用到了對象存儲技術,體會到了它的價值。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中,像企業協作、大數據處理、存儲托管、備份歸檔、NAS網關等用的最多。
應用場景豐富、適用行業多,市場前景廣闊,造就的必然結果就是參與選手越來越,競爭愈發激烈。看看如今對象存儲市場的玩家,大大小小至少幾十個,誰能笑到最后不好說,但是沒有特點、沒有優勢肯定走不下去。
03
想在對象存儲領域一騎絕塵幾乎是不可能的,一是這個市場真正的發展時間并不長,大家起點差的不會太多,二是開源開放的大背景下,各家產品間的差異性并不會太大。
當然,特點肯定是要有的,不然拿什么打動客戶。以華云云存儲解決方案為例,高可靠、高可用、高安全、無限擴展、便捷管理是它的優勢,但并不足以令其脫穎而出,試問IBM、華為、SwiftStack、阿里云、AWS誰做不到這些?
所以,尋找差異化的點很重要。還是以華云為例,品牌知名度和IBM、華為比沒什么優勢,但是服務好,價格低,在基礎數據存取功能之上,華云還能提供富媒體處理等定制增值服務。而相比SwiftStack,華云雖進入市場較晚,但是離中國用戶更近,更了解用戶的需求。

華云云存儲藍圖,致力實現1+1大于2
華云數據分布式存儲產品線總監來東敏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華云云存儲解決方案致力打造兩個方面的特性,一是公有云+私有云的整套云存儲解決方案,努力實現1+1大于2,憑借這一點會拉開與部分中小創業公司之間的差距;二是在產品特性、功能研發上比友商再多考慮一點,比如在華云StorUltra 2.0中,將增加對NFS接口的支持,再比如像富媒體處理這樣的功能,未來還會有更多,通過更貼近用戶實際需求的產品、解決方案贏得客戶。
04
付出就有回報。雖然進入市場晚,但華云云存儲解決方案在數字娛樂、媒體娛樂領域已經收獲了一些用戶。拿下更多的用戶是他們接下來的目標,為此華云將在市場端投入更多資源,同時在產品、解決方案端繼續深挖。
解決客戶海量非結構化數據存儲和管理難題是華云云存儲產品的核心價值,一句話道出了非結構化數據的特點(量大、存儲管理難),也明確說出了華云云存儲的定位,不進入傳統存儲市場的爭奪,做的是海量數據的生意。
反映到華云云存儲的產品規劃中,有幾個關鍵詞,一是可靠性,二是數據量(百TB是華云云存儲接單的門檻),三是擴展性、性價比,四是開放、面向未來。
體現在功能端,主要是四個方向,除了前文提到的應用程序接口豐富、可以定制增值服務外,還有海量數據的存儲、便捷的管理和監控。不一一介紹,總之別家能實現的華云能做到,別家實現不了的,華云努力往前多走半步。
除此之外,華云在生態建設方面也將投入更多,一方面,此前華云StorUltra 已經支持與AWS S3、阿里云OSS、七牛云存儲等對接,構建豐富的混合云存儲解決方案體系,未來支持的還會更多;另一方面,縱向利用海量的數據存儲能力,華云將致力打造企業網盤、大數據處理等一站式數據管理和分析平臺,讓數據離應用更近,讓數據真正發揮價值。
05
對象存儲市場方興未艾,競爭還遠沒有到白熱化階段。在這樣一個細分市場之下,究竟誰能勝出,現在還不能下結論。無論是老牌勁旅還是行業新秀,無疑各具優勢,關鍵是誰能把握住這場爭奪的精髓。
這其中,性能、價格、市場都很關鍵,但最核心的還是誰離用戶近,誰更能深入應用場景。
從這個角度看,華云無疑更有優勢,他們更理解用戶,更愿意為用戶多做一些。比如,針對像富媒體處理這樣的應用場景華云已經率先邁出了這一步,而未來這樣的場景還會有更多。再比如,在對象存儲應用比較多的一些場景,包括NAS網關、備份歸檔、存儲托管、大數據處理、企業協作等中,華云都有細分的解決方案。
起點都差不多,想得遠必然走的更快。兩三年后見這場戰役的分曉,到時候一起見證華云交出的答卷。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