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開始,Google+的命運似乎就已經注定好了——搞不起來真正的專屬社交,谷歌真的沒有逃過這句“魔咒”:7月28日,今年初才接管以Google+為首的谷歌社交類產品負責人Brad Horowitz宣布,未來用戶在使用谷歌服務時,將不再需要強制使用Google+賬號登陸,任何一款諸如Gmail賬號的谷歌賬號均可用來登錄服務。
至此,一場以Facebook、Twitter等對手為目標的社交競爭賽,谷歌又早早地被out出局了。
事實上,這并非谷歌第一次在社交領域栽坑。2011年問世之初,Google+是以“綜合性的統一社交平臺”為標簽,它以10億用戶為目標,希望能為其提供一個分享照片、狀態、隨時能夠和家人朋友同事快速聯絡的平臺。是的,它想作為一個平臺層來為谷歌整合分享功能,即作為產品也作為一款移動APP應用。
然而正如Brad Horowitz所說,“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卻經常讓用戶感到暈頭轉向”——無論要使用什么谷歌服務,都需要你有一個Google+賬號,而這種強制性的要求常常讓用戶感到困惑甚至惱怒。
這種不滿的爆發點應該是在2013年末,彼時谷歌為了繼續推進Google+的使用范圍,強制要求YouTube用戶必須使用Google+賬號方可進行評論,這一點徹底激怒了YouTube用戶,就連YouTube聯合創始人Jawed Karim都怨聲頗大:“我為什么要用Google+賬號才能評論一條視頻!?”

整件事最終以谷歌的妥協告終,而YouTube也成為首個谷歌取消Google+登陸限制的服務。
對此,社交媒體數據公司4C Insights首席營銷官Aaron Goldman坦言,“谷歌一直認為,僅憑一己之力就搭建巨大的社交網絡……顯然,他們現在終于認清現實了”。此前,Google+前負責人Vic Gundotra曾在2013年年底宣稱,Google+月活用戶達3億人,不及當時Facebook全球月活用戶的1/3,但當時就有業內人士對谷歌這組數值提出了質疑。時隔2年,如今Facebook盡管也面臨著放緩的壓力,但其月活用戶至少超過了14億,而Google+卻淪落了個被放逐的下場。
按Brad Horowitz所說,Google+未來將以圍繞特定興趣聯系更多用戶為側重點,而他所攜領的團隊當目前也改為了“SPS”,專注于數據流、照片和共享三大業務。舉例來說,今年初推出的Google Photos就是為了讓用戶隨時隨地發布照片和視頻及共享,而此前必須使用Google+才能登陸的這一要求早已不在。
至于以前還有的社交網絡常見功能,例如地點分享等,都被分派到了其他谷歌應用功能中,例如消息及聊天服務功能Hangouts。
“未來,以后你只需要一個谷歌賬號,即可分享內容、與聯系人溝通、創建YouTube頻道……使用所有的谷歌服務”,而4年前的Google+賬號,將被徹底遺忘在浩如煙海的數據堆中。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