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是一家傳統硬件設備廠商,而如今跨界做手機也是看中了智能手機市場的機會。

之前的10億賭約已經過去將近三年,小米沒贏,格力同樣也不太好過。
銷售業績下滑的格力憑借10億賭約頻頻刷臉,可是如今的格力真的還能實現三年前的約定嗎?
董小姐說小米如果能實現10億賭約自己將要去扶貧,可是扶貧與賭約又有什么關系呢?大家關注更多地是,當格力與小米的賭約到期時,董小姐還能否如約履行賭約內容。
轉型之路如何走?
格力與老對手美的,在空調領域競爭多年。雖然格力一直銷量不錯,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崛起以及空調市場的疲軟,致使格力面臨著新的壓力。
到底如何轉型,轉型后能否順利占據市場,這是格力需要慎重面對的問題。這同時也是傳統硬件廠商與移動互聯網企業的一次賭約,無論誰勝誰負,贏得的只有用戶的關注,真正的10億或許將以雙方合作的方式進行也未可知。
如果小米和格力通力合作,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我們無法預料。但是從小米與格力的運營模式來看,取長補短才是轉型的關鍵。
小米和格力是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企業的成功代表,雙方有很強烈的行業基因,所以轉型是必然的。
我們看到小米開始涉足線下渠道,而格力也希望從硬件端入局移動互聯網行業。
這或許是雙方在運營策略上的補充。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轉型依然是不徹底的,不完善的,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磨合市場迎合用戶。
賭約和扶貧為何不同時進行?
董小姐所謂的扶貧,可能更多地是公益性的。業界猜測這可能并不是真正地要如何去做扶貧。在董小姐看來,小米可能沒有機會完成10億賭約,所以才會如此說。可是,畢竟是格力這樣一個大企業的領袖,如此言論是否有點傲嬌?
那么,為什么現在不能做扶貧呢?
扶貧是一件好事,是公益性質的行為,可是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做扶貧就意味著要做資金以及產品上的投入。
而董小姐“扶貧”的意思可能是以個人力量來完成賭約。所以,與其說是賭約,更不如說是競爭的手段,也是格力造勢的手段。
我們再來重新梳理一下,在賭約之后格力便開始進行格力手機的研發,不多久便推出了格力一代。而我們有理由相信,正是之前已經有了要做智能手機的打算,所以才利用賭約來把格力與小米綁在一起,以捆綁營銷為基礎的10億賭約便由此而生。
不過從銷量來看,格力手機似乎并沒有占據多大的市場份額。不過能推出格力手機二代,也說明一代手機的目標已然達到。
董小姐時不時拿賭約來說事,極有可能是為了格力的轉型而站臺,這只不過是一個營銷手段。
賭約也是一次“扶貧”
為何說賭約就是“扶貧”,筆者認為從本質上來說,兩次事件只是兩個類似的營銷手段而已。賭約的內容已沒有多大的意義,只是賭約的存在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噱頭,足以讓格力與小米賺足熱度。
從之前的幾次事件,我們看出董小姐是一個女強人,同時也是一個聰明的商人。
格力的優勢在于渠道和技術實力,而小米的優勢則在于強烈的互聯網思維模式。以小米的模式來彌補格力的線上弱勢,再通過格力線下渠道將產品推入市場,這樣一來格力便實現了互聯網轉型的第一步。
接下來,格力需要由硬件入手,通過行業優勢把渠道融合進去,實現線上線下由品牌到產品的變革。
筆者認為,格力在轉型時選擇以手機為突破點,顯然是借鑒了小米的發展模式。然后通過董小姐自己的個人影響力,來拉動格力新品的快速發展,因此才出現了董小姐的刷屏。
可是如今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產品同質化嚴重,格力手機還能有多少優勢呢?
或許董小姐是真性情,可是經過此次事件后,人們很難相信格力扶貧不是作秀。所以格力的公關可能又要忙一陣子了。
不過,作為格力的領袖,董小姐的真性情還需要控制一些,過猶不及。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