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晚,一波三折的戴爾私有化競購正式落定,在股東投票無懸念贊成的結果下,公司創始人邁克·戴爾如愿以償。
在私有化以后,邁克·戴爾將持有公司75%的股份,并繼續擔任CEO,但這只是戴爾向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的開始,私有化只是為轉型路排除了一些資本市場的障礙。
在PC和服務器成為廉價的代表走向下坡路的同時,戴爾沒有選擇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個消費類市場的路線,而是看重企業市場,向IBM、HP的戰略路線靠近。
上市與退市
退市是把雙刃劍。在避開華爾街的質疑之后,戴爾也減少了從公開市場低價融資的方式,而公司很可能需要大規模的并購才能繼續轉型。
從邁克·戴爾重新回到CEO崗位上以來,戴爾公司股價就在持續下滑,讓創始人最大的困惑就是,轉型的口號喊了好幾年,但股票市場還是認為戴爾就是PC廠商。
曾經的全球PC第一的企業,戴爾無法擺脫這個標簽,即使在過去三四年間收購了數十家解決方案公司。
2011年前后,戴爾的利潤有50%以上就來自企業級業務,而營收則低于50%。鮮明的利潤率差距才是戴爾轉型的根本原因。
但退市后,并購的資金怎么辦?戴爾過去在并購上花了150億美元,這些業務在整合后給公司帶來了改變,但并購距離企業級業務的成功還遠遠不夠,退市后資金會成為新的門檻。
PC的邏輯做企業級的市場
另一個被認為是戴爾轉型路還有很長的依據,是對其創新能力的質疑。
在PC市場,戴爾依靠的是銷售模式和市場技巧做到全球第一,而當時PC的制造已經足夠成熟。在主流的科技公司中,戴爾公司也是研發費用占比最低的幾家公司之一。
在之前發展的一些企業級業務中,存儲、服務器等業務戴爾有著不錯的市場占有率,但方式依然是PC的那一套,借鑒并改良制造能力和銷售能力,然后用無以倫比的價格優勢拿下市場。
當戴爾在企業級市場的導師IBM、Oracle全面轉型云計算,并以公有云、私有云、數據中心、云平臺為業務轉型和研發時,戴爾將薄利多銷的策略帶入了企業及市場,而在企業業務技術的研發上才剛起步。
2011年以后,轉型中的戴爾在加強研發能力,收購的多家軟件公司也在整合下積極開展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結合。但在市場的早期階段,系統能力和安全性的重要性高于價格。
千里之行始于恢復增長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戴爾的業績整體在下滑,雖然和HP一樣,2013年整個IT行業受到的挑戰更多,但刨開轉型,戴爾私有化后的首個任務就是恢復增長。
半年的私有化爭奪對戴爾是有影響的。成立了很長時間的戴爾服務,直到近日也才開始宣傳自己的業務進展。
過去半年,外界對戴爾的關注就仿佛只限于私有化,而比媒體更重要的是客戶。企業級客戶不會運營自己的IT提供商處于不確定狀態,因為這可能直接引發公司的IT危機。
所以對邁克戴爾來說,他有一兩個晚上的時間去慶祝私有化勝利,然后穩定客戶,讓公司恢復增長,當一切順利后,說不定再來個大收購。
不管怎么說,戴爾的轉型路還長著呢。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