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關于“用ios輸入法輸入擊沉會聯想到中國”的消息在朋友圈和微博傳開,恰逢南海事件的升溫期,更是激起了眾多國人心中的不滿,很多網友表示,這不只是一言不合的問題,必須要堅決抵制。
這條信息的大致內容如下:
“各位使用蘋果設備的朋友,請你們在設備上輸入擊沉、占領、轟炸、攻擊等字樣,一定要用蘋果的官方輸入法,你會驚人的發現,這些詞匯后聯想的詞語竟然是中國…”

為檢驗該條消息是否屬實,以及保持測試的準確性,筆者先在設置中將常用輸入法關閉,然后用ios自帶輸入法輸入“擊沉”,聯想詞的確出現了“中國”二字,另外依次嘗試輸入“掠奪”、“占領”,也均自動出現了“中國”這個聯想詞。


帶著疑惑和不解,筆者又對常用的百度輸入法進行了測試。在輸入框中同樣輸入“擊沉”,下方詞框并沒有出現任何聯想詞。看來消息中提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智能聯想”,只是個別現象。

通過進一步調查了解,筆者發現,百度輸入法不僅不會產生類似“擊沉中國”的聯想詞,在近期公眾十分關注的南海問題上,也始終持有堅定立場,站在品牌角度頻頻發聲,細微之處現擔當。
如7月13日上午,百度手機輸入法通過官方微博發布:“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祖先留下的名字,我們一個也不會放棄!”,配圖以中國國旗覆蓋的地圖為背景,用坐標標注出帶有拼音的各島名稱,并在細節處顯示“捍衛主權”;另在13日當晚,百度輸入法還形象地結合漢字“國”,在微信端面向用戶發出品牌海報,彰顯堅決捍衛之心。


至于為什么百度輸入法不會出現“擊沉中國”,而ios輸入法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據同類產品的技術人員介紹,這無外乎與字詞輸入的聯想來源有關,如基礎詞匯及文章、輸入法大數據收集的高頻詞匯、要點新聞詞匯更新等,關于蘋果自帶輸入法中“擊沉中國”的字詞源,極有可能是第三種。
現如今,科技雖然朝著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但由于受到數據統計和分析技術的影響,對具體內容的識別和分辨能力仍然有限,這對智能產品來說既是機會,更是挑戰,畢竟向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才是一個優質產品的價值所在。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