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三星,這對昔日屏幕上的合作伙伴終于再次對簿公堂。兩家公司智能手機出貨量目前已接近全球一半份額,這場專利訴訟,將成為即將“走出去”的國內智能手機企業最好的專利大戰“教科書”。

蘋果三星再掀專利大戰
8月1日消息,蘋果和三星在最終同意挑選10名陪審員成立陪審團后,這起備受關注的專利侵權案終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區法院開庭審理。
這場專利大戰于今年4月首先由蘋果發起,稱三星“盲目地復制”其設備。隨后,三星就更廣泛地移動通信相關專利反訴蘋果侵權。
蘋果與三星的“不對稱戰爭”
從雙方訴訟的內容來開,這是一場“不對稱”的較量。蘋果意圖對三星發動全線攻擊,在商標、外觀、設計專利和技術實用專利四個方面提出訴訟,每個方面又涉及多項專利侵權。最終,所有的商標指控全部被駁回,法院只保留一項外觀指控、四項專利指控和三項技術實用專利指控。
蘋果在案件陳述中稱,三星拙劣地抄襲了iPhone和iPad設計,并通過相關產品的銷售賺取了數十億美元,并給蘋果帶來了數億美元的損失。“三星通過法規運用不當等問題拼湊出他們的辯護,借此把問題搞亂,三星的辯護必將失敗”。
而三星的反擊也相當精彩,共起訴蘋果侵犯其5項專利,其中兩項關于行業標準,三項關于技術實用功能。三星首先稱蘋果在iPhone研發過程中從包括索尼在內的競爭對手那里作了類似的借鑒,拿出60美元(包含從夏威夷到圣何塞的來回機票費用)邀請蘋果前設計師Shin Nishibori出庭作證。
三星在案件陳述中表示:“蘋果的首款iPhone在三星公司開始研發移動電話技術的20年后才走向市場。如果不是利用了三星的專利技術,蘋果不可能賣出哪怕一臺iPhone。”
誰都輸不起
蘋果與三星的本次專利大戰吸引了全球科技媒體和從業者目光,無論結局如何,都將對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三星目前為全球第一大手機廠商,根據IDC最新數據顯示,其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達5020萬部,市場占有率超過32.6%;而蘋果二季度智能手機出貨約2600萬部,市場占有率為16.9%。從這個意思上而言,這場專利訴訟已成為一場智能手機“半壁江山”內的市場之爭。
如果蘋果勝訴,三星可能面臨超過25億美元的巨額索賠、喪失美國這一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或者被迫大幅重新修改產品并造成上市時間嚴重滯后。
而如果蘋果敗訴,其近年專門針對三星、HTC、摩托羅拉等Android手機生產商發起的訴訟策略將面臨重大挫折,并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方面遭遇Android廠商的更強挑戰。
除當事雙方三星與蘋果外,其他產業大佬也開始插手此次專利訴訟,路透社曾申請法庭公開有關本案的一切,但遭到了包括英特爾、高通和微軟等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反對。
專利大戰成國內企業最好“教科書”
對于中國智能手機廠商而言,蘋果與三星此次專利大戰無疑將成為即將“走出去”的國內智能手機企業最好的專利大戰“教科書”。

專利大戰成國內企業最好“教科書”
在此之前,國內通信企業如中興、華為、HTC、伍基等都曾遭遇國外手機巨頭的專利“狙擊戰”。去年7月,技術專利公司InterDigital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交訴狀,指控華為和中興侵犯了該公司七項技術專利,并要禁止上述公司在美國銷售任何涉嫌侵犯專利的產品,包括手機及平板電腦。
緊接著12月,ITC判決HTC侵犯蘋果iPhone一項專利,并從2012年4月19日起對HTC智能手機實施正式進口禁令,致使HTC在美國市場遭遇重創。
而在此之前,出貨量曾沖擊到全球前十的基伍(G Five)在印度市場也遭遇了諾基亞知識產權訴訟,致使當地市場占有率迅速下降。
國內知名通信專家、《通信世界》周刊總編輯楊海峰對搜狐IT表示,國內手機企業目前只有華為和中興真正走向了國際市場,每年在專利方面投入巨額費用,而國內其他手機企業移動通信專利儲備方面相比嚴重不足,在國內市場更多是在打“擦邊球”,一旦進入國際市場將面臨巨大的專利侵權風險。
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2011年研發投入超過37億美元,中興每年收入的10%也用于技術研發。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2011年全球專利申請報告,中興與華為國際專利申請量皆進入前三名,即使如此,華為當年在知識產權方面依然支付了約3億美元的許可費用,中興則為1.1億美元。
國內手機廠商面臨“出海”危局
從蘋果與三星專利訴訟可以看出,智能手機專利大戰正在從傳統基礎通信專利向外觀及實用專利方向轉移。楊海峰對此建議,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國際上對中國企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國際公司法律機構以及專利公司開始緊盯中國公司,因此國內智能手機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把專利儲備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與此同時,中國企業要提高專利質量,很多專利在當今訴訟中起不到任何作用,在盯著核心專利的同時也需加強對外觀及實用專利的關注。
楊海峰同時建議,中國智能手機企業在專利大戰中應該“包團取暖”,向國外企業學習。如去年蘋果、愛立信、微軟、RIM、索尼和EMC六家公司組團以45億美元現金擊敗谷歌收購了北電網絡6000余項專利資產。在柯達專利收購中,蘋果、微軟也組成了競拍聯盟,與谷歌、三星、LG、 HTC等組成了另一陣營展開競爭。
國內某智能手機廠商高層在與搜狐IT電話連線時對此表示,受互聯網企業和山寨廠商“復活”雙重沖擊,將倒逼國內智能手機企業加快“出海”速度,預計三年內將爆發針對中國手機廠商的專利大戰。對于中國智能手機廠商而言,一方面要加強自身專利;同時需加強廠商聯合,建立“專利池”聯盟,集體應對國際企業發起的專利大戰;另外,需研究不同區域市場的特點和專利政策,有針對性的提前做好“功課”,而蘋果與三星的此次專利訴訟,代表了目前智能手機行業最強的兩者對話,是一個絕好的學習機會。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