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有烏鎮,春有岳麓”。智能網聯,于斯為盛。這是去年長沙“岳麓峰會”的主題,一年一晃而過,今年因疫情原因,2020互聯網岳麓峰會延至9月。
今年峰會以“數字新經濟,云開看未來”為主題,除了開幕式及岳麓論壇外,還將舉行新形勢下的數字經濟、鯤鵬計算生態、工業互聯、國際音視頻算法優化、車聯未來、軟件產業等7個主題分論壇。
其中“鯤鵬計算生態”可以說是幾大分論壇中的一大重頭戲,從去年“鯤鵬入湘”到“計算湘軍”的成立,長沙與鯤鵬生態,正在相互見證,既是見證鯤鵬生態的崛起,也是在見證“長沙速度”的崛起,至于“長沙速度”到底有多快?答案已經在2020互聯網岳麓峰會上揭曉。
一、8個月、120天、20天,鯤鵬生態書寫“長沙速度”
在2020互聯網岳麓峰會開幕式后,長沙本地企業拓維信息董事長李新宇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軟件定義一切,軟件定義世界,希望在未來七年將軟件打造成為長沙的一張靚麗名片。”
用七年時間,“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全新的產業,甚至讓其成為一張新名片,這個速度或許會讓人覺得難以置信,但對于長沙來說快嗎?或許真不快,畢竟“長沙速度”早已讓世界“大開眼界”。
長沙經濟總量從2005年全國排名第28位,躍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第12位,連續12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中部省會,要論發展“速度”卻是半點不輸其它城市。
還記得2012年長沙15天建成30層新方舟大廈;2015年19天建成57層“小天城”,“速度”是長沙“血脈”里的基因。
有什么最與速度匹配?毫無疑問“鯤鵬”是也,“一翅伸開一百八十萬里、雙翅齊展三百六十五萬里。” 沒錯當“鯤鵬產業生態”落地長沙,我們見證了又一個“速度奇跡”的誕生。
2019年,在眾所周知的原因下,華為宣布將進一步發展鯤鵬產業生態,計劃5年內投資30億元,持續聚焦在鯤鵬處理器、鯤鵬云服務和AI云服務等技術領域,為的是能進一步提高國內計算機和服務器軟硬件的自主化能力。
一時間,“鯤鵬生態”成為各大城市的香餑餑,8月初,長沙市領導赴深圳與華為高層進行會談,就鯤鵬落地湖南合作事宜達成基本共識。
不久后,由拓維信息、湘江智能、新航天路以及恒茂高科共同組建湖南湘江鯤鵬信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并與華為簽署《合作備忘錄》。
2019年9月,長沙市政府、湖南湘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與華為簽署了《鯤鵬計算產業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中明確華為將協助湖南在長沙落地鯤鵬計算產業,生產湖南自主品牌服務器及PC機,建設鯤鵬生態創新中心。
2020年4月28日,首臺“湖南造”湘江鯤鵬服務器下線,湖南省鯤鵬生態創新中心落成,標志著湖南鯤鵬產業在硬件產線與軟件層面并行的重要進展。
從始至終,由項目引入到項目落地投產,僅耗時8個月;緊接著,由項目籌建到一期廠房交付總用時120天;再來,由產線安裝到產品下線共用時20天。
要知道這還是在項目受到疫情的不利影響之下,長沙速度可見一斑。
在2020年4月,湘江鯤鵬項目服務器生產車間主管張敏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預計到6月,生產線日產能可提升到200臺。”截至目前,半年不到的時間湘江鯤鵬服務器日產能已經達到300臺,PC機日產能1000臺。按計劃,湘江鯤鵬產品預計2020年產能可達6萬臺,產值12億元,到第三年可實現年產設備50萬臺、產值100億元。
但顯然,這還只是一個開始,對于“長沙速度”而言還沒有半點慢下來的意思,今年長沙“軟件再出發”政策進一步落實,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長沙瞄準“三智一芯”,在鯤鵬產業的賦能下,“長沙速度”能創造多少紀錄,值得期待。
二、“舊的未去,新的已來”長沙又多一塊“新招牌”
以往提及長沙,想到的可能是湖南衛視、小龍蝦、娛樂文化產業等等,這也是理所當然,畢竟“動漫湘軍、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制造湘軍等”都已享譽全國,走向世界,鯤鵬的到來,會不會為長沙帶來“計算湘軍”這一新的招牌?
通過“鯤鵬計算生態論壇”我們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受制于計算產業的“高耦合性”限制,長沙即便想要發展計算產業也缺少一個中樞,鯤鵬的到來正好彌補了這一短板。
鯤鵬計算產業是基于鯤鵬處理器構建的全棧IT基礎設施、行業應用及服務,包括PC、服務器、存儲、操作系統、中間件、虛擬化、數據庫、云服務、行業應用以及咨詢管理服務等。
通過硬件開發、軟件開源的合作基調,逐步退出高服務需求、專業性強的領域,讓利和賦能合作伙伴,發揮了產業集群效應,實現鯤鵬計算產業生態的建立。
在以鯤鵬生態為核心的生態圈層下,長沙計算產業迅速崛起,并且長沙作為全國首個“硬件+軟件”的鯤鵬生態基地,當然不會錯過這一優勢,在鯤鵬生態下“軟硬一體”也正成為長沙產業迅速發展的一面旗幟。
去年,先有湖南鯤鵬計算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華為加入聯盟。之后,涵蓋各個領域的企業紛至沓來,現階段聯盟已有80余家成員單位,比如在操作系統方面有湖南麒麟,在芯片方面有景嘉微,在存儲方面有國科微。
目前,聯盟涵蓋芯片、存儲、硬盤、板卡、整機、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及行業應用全產業鏈,這些企業的加入對于“鯤鵬生態”而言,其作用是雙向的,一方面,他們借助鯤鵬生態得到發展;另一方面,他們的到來也為鯤鵬產業發展提供了完善且必要的生態環境。
按照現在的速度發展,不出意外湘江鯤鵬將在3年內將實現除華為芯片和主板外,上下游產業鏈研發和軟硬件本地化配套,打造千億鯤鵬產業集群。
關于鯤鵬生態所帶來的成效,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開始突顯,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長沙涉軟產業營業收入突破600億元,新增涉軟產業企業4000余家,新增從業人員4萬余人,引進阿里巴巴、京東云、百度、CSDN、海信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
預計到2022年底,長沙涉軟產業收入將突破1500億元,力爭達到2000億元,企業總數達到3萬家以上。
在此次“2020互聯網岳麓峰會鯤鵬計算分論壇”其主題是“如何攜手共建中國自主創新高地”,長沙正一步步給出自己的答案。
鯤鵬生態產業,已經毫無疑問的成為了“計算湘軍”的新生力量,也是崛起力量,當然鯤鵬為長沙帶來的不僅僅只是一個新的產業,更是新的活力與機遇,鑒于長沙本身的制造底蘊,在鯤鵬加入后,長沙正式邁入“軟件定義硬件、軟件定義制造”時代。
三、“鯤鵬生態”下,“長沙速度”論道未來
“長沙+鯤鵬”其產生的化學反應,除了肉眼可見的“速度”,我們更要看到其未來價值,就目前來看,可能主要將作用于三大方面。
1、長沙產業轉型從鯤鵬開始
在“2020岳麓峰會鯤鵬計算生態分論壇”圓桌會議上,來自拓維信息、北明軟件、景嘉微等企業大佬在《發展中鯤鵬產業生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主題下大聊鯤鵬生態所帶來的機遇與動力,其中說到一句話“鯤鵬不是華為一個人的鯤鵬,而是參與的所有企業的鯤鵬,在鯤鵬生態中能進一步實現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機遇”,對于長沙這座城市而言“鯤鵬”意義同樣在此。
長沙有產業基礎,但是像動漫、電視、出版、制造等,都屬于傳統行業,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風口,長沙似乎并沒有什么能夠引以為傲的,但鯤鵬產業的落地,讓這一現狀成為了過去式。

放眼全國范圍來看,長沙從“沒有互聯網”,到全國互聯網發展指數排名第六,一方面這正是“長沙速度”的體現;
另一方面,能夠有此速度也是因為長沙或者說湖南有著大量“互聯網細胞”的企業家,除了大家熟識的張小龍、徐少春、姚勁波,以及海思女掌門何庭波,長沙人;陌陌創始人唐巖,湖南婁底人;拓維信息創始人,李新宇,湖南長沙人。更有數據顯示,全國移動互聯網領域精英人士中近1/3是湘籍企業家。
所以,長沙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缺的只是一個契機,鯤鵬生態的到來也讓長沙正式走向計算產業轉型之路。
“三智一芯”即智能裝備、智能汽車、智能終端和功率芯片,在鯤鵬生態的基礎下,顯然即將成為長沙的下一個“制造業”。
2、“生態化反”看到長沙的“長期價值”
在2020互聯網岳麓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高紅冰所說“數字經濟有兩大特征:它是高頻創新的,湖南能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必然會催生更多創新企業;它又是動態產生的,今天活著的企業,不意味著明天一定存在,所以企業發展要“小步快跑”。”
而鯤鵬生態的到來,正是將帶動的整個產業大環境的提升,讓企業“小步快跑”起來。
都知道鯤鵬自己有一條所謂的“紅線”,就是“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這意味著在應用開發、運營交付、數據治理、IT服務等領域,上下全產業鏈還有大量空間“虛位以待”。
無疑,這將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來長落地、發展,而這些企業則正是目前長沙所急缺的,雖然現階段,長沙已經涌現了一批如藍思科技、景嘉微、國科微一樣的技術型企業,但對于長沙定位“計算湘軍”的目標還遠遠不夠,鯤鵬生態肯定將吸引更多有技術、有想法、有實力的大企業落地,屆時一個以鯤鵬為核心的“智能經濟”產業生態才能真正形成。
另一方面,因為全產業鏈的有序落地,對于長沙的產業的多點開花也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像現階段的定位是“三智一芯”,但因為有了堅實的技術底座,站在數字化、智能化肩膀上的長沙有了更多資本,在面對未來挑戰時,也有了更多底氣,長沙的“長期價值”將會逐漸顯現。
3、進一步提升長沙綜合競爭力
長沙城市綜合競爭力在近兩年的提升,保持著一貫的“長沙速度”,去年年底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變局》顯示,長沙第三次躋身全球百強,并且是在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升少降多的背景下,長沙全球排名68位,比上一年上升3位。
在國內“長沙速度”同樣無可匹敵,在互聯網整體發展指數中多項指標穩中有升。

縱觀全局,長沙所擁有的優勢資源并不落后于其它城市,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優秀的教育環境、宜居的城市氛圍、可觀的居民收入等等。
但是長沙的“短板”也十分明顯,就像在教育領域,雖然長沙有三所雙一流高校以及國防科技大學,卻是能培養人才,難留下人才,說到底就是沒有足夠強的互聯網企業“撐腰”,使長沙缺乏足夠的就業競爭力。
不過,顯然現在隨著鯤鵬生態的發酵,產業集群效應的產生,夠強夠大的企業陸續落地,長沙正彌補它僅剩的劣勢,這將使長沙的城市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讓“長沙速度”一如既往。
總結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這顯然已成過去式,現如今的長沙,是一個“有人情味”的長沙、一個“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的長沙、同時也成為一個“有野心”的長沙。
雖然錯過了互聯網時代的前半段,但在后半段也可以稱之為“智能時代”,“長沙速度”正在迎頭趕上,甚至開始領跑!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文|佘凱文
來源|智能相對論

申請創業報道,分享創業好點子。點擊此處,共同探討創業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