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開始,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新基建”成為新一輪“風口”。我們可以注意到,在中央提出“新基建”戰略后,各地政府紛紛發布新基建、數字經濟相關政策,開始了新一輪的數字經濟競速。無數的科技企業,也紛紛追逐風口,打出與新基建相關的“概念牌”,以獲取政策紅利。
不過,進入下半年,關于新基建的關注度和聲量開始回落,逐漸步入相對靜默期。對于此,在近日由人民日報社指導,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華為公司聯合主辦的“新基建新經濟高峰論壇”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表示,正如著名的阿瑪拉定律指出的那樣,人們總是高估一項科技所帶來的短期效益,卻又低估它的長期影響。

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
從歷史規律來看,許多創新技術都會經歷從超高關注的過熱期到迅速冷卻的波谷期,然后再到穩步爬升步入發展的光明期。這一“技術成熟度”曲線也恰恰昭示了新基建當前的發展狀態和路徑。今天,基礎建設和技術創新是未來的發展動能,魯勇表示:“結合實踐經驗,我堅定地認為,新基建已經開始真正走入穩定發展期,未來非常值得期待。”
新基建風口下,政府不僅通過政策支持,更有明確的落地行動和持續不斷的巨大投入。新基建也不僅需要“追風者”,更需要呼喚踏踏實實,將核心技術和解決方案落地的“實干家”。華為作為新基建的重磅參與者,正是這樣的實干者。
目前,華為已協助中國三大運營商建設了領先的、遍布全國的5G網絡;參與了200多個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與廣東、江蘇、山東、陜西等省市聯合建設了30多個人工智能與鯤鵬創新中心,有效促進了城市與行業創新成果的轉化。在政府行業,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華為云Stack已經在國內市場支撐了550+政務云項目;同時,在產業方面,華為落地了100多個產業云基地,包含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鯤鵬創新中心等;推出了210多個華為云服務解決方案,參與超過600多個人工智能項目。
新基建是實干家的廣闊天地,實干新基建就是要以投入的確定性壘砌一個確定的未來。對于未來如何實干新基建,現場,魯勇也分享了華為將聚焦的四大方面:以人為本地打造全場景智慧城市;聯合創新,加速傳統行業智能升級;發揮技術聚裂效應,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夯實根基,發展聯接與計算產業,讓新基建枝繁葉茂。
新基建正成為社會生活發展的新動能,可謂意義深遠。在新基建的航程中,華為也在以實干派的姿態埋頭苦干,與客戶、伙伴一起乘風破浪,在摸索中成長,在實干中前行,用創新釋放新基建動能。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