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三星移動部門的日子真的是不太好過,三星的高管在看到自己營收暴跌的同時,又看看蘋果的小日子,真的是有苦說不出來。
蘋果CEO庫克上周剛剛宣布,在2014年最后一個季度,蘋果累計售出了7450萬臺iPhone,又一次創下了記錄。而在三星高管的眼中,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關于產品的前景,更讓人擔心。就連三星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頭號競爭對手在某些方面的確做得非常出色,而這不僅僅直接影響了三星的業績,也讓這家韓國電子巨頭感到有些困惑。

去年最后一個季度,蘋果都做了些什么?僅僅是多發布了一臺大屏幕平板手機iPhone6 Plus?要知道,這種事三星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但是為什么蘋果總是能做到正確的事情呢?蘋果知道如何設計產品、如何迎合消費者的口味,而設計也成為了蘋果取勝的關鍵之道。
蘋果的每一次新設計幾乎都離不開設計總監Jony Ive的介紹。在2013年蘋果推出塑料外殼的iPhone 5C時,雖然五顏六色的塑料外殼看起來沒有金屬那么有檔次,但是用過iPhone 5C的人都一致表示,后殼的驚人手感無與倫比。
雖然Galaxy Note Edge的弧形屏幕也被討論了好一陣,但是當我們真正看到或摸到蘋果產品時,似乎無法簡單的用語言來描述,但是卻立刻大心眼里認同蘋果的設計靈魂。這時我們的心中都會有一個聲音出現:“這就是我想要的。”
蘋果的產品看起來很酷,不僅很好看,同時在細節設計上也非常注重。而細節對一款產品的影響,就算在幾年后看起來,一樣被人津津樂道。
雖然蘋果的產品不便宜,會讓消費者花更多的錢,但是這似乎并沒有影響消費者購買蘋果的熱情。要知道蘋果這個品牌的影響力本身就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看看iPhone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就知道了。
另外,蘋果的影響力甚至開始滲透到各個年齡階層的消費者。在去年8月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約有73%的青少年表示自己的下一步手機會選擇iPhone。要知道,讓處于叛逆期的孩子使用和老爸同款的手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蘋果的設計優勢現在已經提高到了另一個維度,而對Android設備的影響也不是一點半點了。許多原本打算購買Android設備的消費者,最后都決定多花一點錢轉投iPhone的懷抱,這樣的例子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
立足時尚

現在,越來越多的時尚奢侈品牌開始看重新興國家市場的潛力。雖然收入與發達國家無法相提并論,但是新興市場消費者對Gucci和Burberry這樣的品牌熱情反而更高。也許消費者賺錢不多,但是還會選擇購買一條Burberry圍巾。所以,手機作為一種時尚物品,同樣也已經擁有這種待遇。
隨著科技產品越來越多的與時尚結合,可穿戴設備的概念在加入時尚元素后就會拓展出新市場,蘋果深諳此道。之前,蘋果已經開始聘請的時尚界的知名大腕(比如Burberry的前首席執行官Angela Ahrendts)加盟,似乎會越來越多的關注時尚元素。
因此,時尚的設計風格就成為了重要的元素之一,而蘋果在iPhone的設計上就很好的協調了與時尚元素的結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這里,我們并不是說iPhone沒有缺點,比如讓人痛苦的續航時間,以及并不完美的系統。但是就連一向尖酸刻薄的Top Gear主持人Jeremy Clarkson也會對蘋果大加贊賞。
對于智能手機這樣的產品來說,功能性上的差異將會越來越小,而作為一種時尚配件,我們更換手機的頻率也會越來越高。因此,品牌、品味和設計理念,已經成為了整個手機行業新的關注領域。而蘋果通常都會決定第二年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成為了一種模版。
如果iPhone在2015年繼續保持良好的銷售勢頭,那么蘋果究竟會不會推出更多的版本還增加風格上的細微差別我們還不好說,但是另外一款Apple Watch智能手表將再一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Apple Watch在去年9月剛剛亮相時,我們對它的前景并不看好,其中的原因是除了大家都不想佩戴同一款手表之外,另外現在有戴表習慣的消費者已經越來越少。
盡管如此,蘋果還是堅持了下來,堅持了自己的設計風格。到現在為止,蘋果已經推出了多個經典版本的智能手機,而未來也將會推出更多的變化來迎合消費者。
就連產品廣告這樣的事情,蘋果都給人很酷的感覺。在蘋果的廣告中,蘋果從來不會對產品特性詳細介紹,而是在不經意的提醒大家,我們的產品真的很好。因此除了產品本身的設計之外,營銷也是蘋果取勝的手段之一。
現在,大部分人都認為蘋果是一個很酷的品牌,也許你不喜歡它,甚至令人討厭,但是你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而人們是如何描述三星的呢?至少給人的感覺還很年輕,至少在美國地區,直接被視作了蘋果的頭號競爭對手。但是最近,三星似乎迷失了方向。雖然產品發布了不少,但是都缺少自己的標簽和個性。沒有核心設計理念,也沒有自己固定的風格,沒有必須要堅持的原則。設計風格的落后,直接導致了利潤下滑,財報成績讓人大跌眼鏡。
三星不久之前剛剛宣布聘用Don-tae Lee作為新的全球設計總監,而這位Don-tae Lee之前是倫敦Tangerine設計機構的聯席總裁。
而最有趣的是,Jony Ive在1992年正是從Tangerine機構開始了自己的設計之路。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