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騰訊公布三季報,數據顯示,當季騰訊實現收入1254.47億元,同比增長29%,Non-IFRS凈利潤323.03億元,同比增長32%,各主營業務板塊均實現穩健增長。
其中,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板塊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4%至332.55億元人民幣,占整個收入比達26%,與上季度持平。
今年,在加碼數字新基建投入拉動下,騰訊產業互聯網生態快速壯大,其C2B優勢也越發明顯,騰訊云在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快速發展。

C2B價值釋放 助力政務數字化升級
2020年7月31日,知名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布最新企業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報告顯示,在IaaS市場,2019年騰訊云全球市場份額較2018年上升一名,排名全球第五。
2018年明確產業互聯網轉型戰略以來,騰訊云快速發展,以企業業務上云為基,搭建AI大數據、物聯網、辦公協同、用戶增長四大平臺,在政務、零售、金融、交通、制造、教育、醫療等眾多領域,都有了很多數字化解決方案落地實踐和成果。
同時,在騰訊日益擴大的TO B產品陣營中,騰訊會議、企業微信快速在后疫情時代成為新的“爆款”互聯網應用,也是體現騰訊C To B/ G能力的代表性產品。
最新財報表示,騰訊升級了企業生產力SaaS工具包,其中包含企業微信、騰訊會議及騰訊文檔等三款標志性產品。越來越多客戶采用企業微信作為工作上的溝通工具,使其日活躍賬戶數同比增長超過100%。
而騰訊會議上線245天,用戶數突破1億,成為最快超過1億用戶的視頻會議產品。作為中國目前最多人使用的專業視頻會議產品,騰訊會議已深度服務于政務、金融、教育、醫療等行業和中小企業在線辦公,為企業級用戶打造專屬會議能力,最高支持2000人同時在線。今年9月騰訊發布騰訊會議企業版本,增強了網絡研討會,同聲傳譯及連接企業原有會議室系統等功能。
根據企業微信數據,截至2020年5月,已經服務數百萬企業和2.5億微信用戶,而截至2020年8月31日,企業微信第三方合作伙伴書已達超過69000家,接入企業微信系統總數已超過1191萬個。
例如在數字政務方面,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正式啟動,而騰訊憑借C2B解決方案能力,積極投身其中。此次全國人口普查,首次應用了智能化、高效率的電子化普查登記方式,讓普查員線上協同,降低普查成本和提升工作效率。騰訊提供了在平臺、連接、彈性云資源等方面的技術支持,并通過企業微信和微信互通的能力來保障普查工作安全、高效、平穩進行。
事實上,騰訊特有的“微信-企業微信-政務微信”三端協同能力,能夠有效的連通“民眾-企業-政府”三大群體,目前已在全國多地廣泛助力政府數字化轉型。過去五年,騰訊政務已服務近30部委、30個省、500座城市、10000個社區,為9億群眾提供超過1000項移動政務服務。
產業生態合作再創新高 合作伙伴業務增長100%
2020年是騰訊云成立十周年,經過十年的積累,騰訊云大數據平臺的算力彈性資源池達500萬核,每日分析任務數達 1500 萬,每日實時計算次數超過 40 萬億次,每日接入數據條數超過 35 萬億條,訓練數據維度達 1 萬億。
騰訊云目前在全球27個區域運營54個可用區。今年7月騰訊清遠云計算中心正式開服,整個數據中心集群規劃容納服務器超過100萬臺,為華南地區最大新基建項目,未來騰訊還將在江蘇、河北地區進一步落地數據中心。
云計算是新基建的底座,而生態共建是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重要選擇。在打造自身軟硬件技術實力的同時,騰訊積極發展產業互聯網生態圈,與眾多合作伙伴一起,為企業、政府客戶提供各類解決方案。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騰訊已有超過8000家合作伙伴,共同服務了超過20萬的企業客戶,與去年相比,合作伙伴業務增長超過了100%;在行業方面,目前已為20多個行業提供超過300個行業解決方案,包括產品轉售、聯合產品合作、服務分包、咨詢等等合作業務在內,構建了包含代理、行業、服務、咨詢四大合作模式在內的產業生態合作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云聯合生態合作伙伴共同創造的市場營收已達到百億規模。
財報中騰訊表示,金融、醫療保健及互聯網服務客戶對PaaS解決方案,尤其是與安全相關的PaaS需求不斷增長。
投入100億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
今年9月,騰訊還宣布,將投入100億資源,與合作伙伴一起打造100個中小企業專屬SaaS產品及方案;攜手100家合作伙伴,打造100種數字化培訓課程,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為了助力更多下沉城市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騰訊云希望與產業生態合作,構建更多層次的覆蓋渠道,進一步提升企業服務能力、挖掘合作新場景,實現銷售、服務、技術全鏈路渠道體系。
騰訊表示,將堅持做好“數字化助手”,結合生態伙伴的能力,為客戶提供最優的產品、服務。在產業數字化浪潮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升級面臨著產品、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諸多問題,騰訊將與合作伙伴一起,幫助中小企數字化轉型升級。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