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行業已初具格局,國企電商正加速抱團取暖欲打破現有定式。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正在進行聯合重組的國企首農、京糧、二商,正在對各自下屬的電商業務重新規劃,三者或將搭建同一個電商平臺,各自的產業資源和品牌資源共同入駐。有分析認為,當天貓、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已經悉數瓜分了電商市場份額,國企電商共同聯動多有抱團取暖的意味,在電商普遍受困于流量匱乏、配送遲緩等阻礙時,國企電商若能解決上述痛點或將因此破局,但從目前處境來看,國企電商想要撬動未來市場仍需從長計議。
國企電商組團對外
正處于聯合重組階段的國企首農、京糧、二商,已經開始為旗下的電商平臺或電商項目進行重新規劃。日前,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京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品控部經理李慧娟處獲悉,首農、京糧、二商的重組工作涉及各自的電商業務,不排除形成同一個窗口共同對外的可能性,產業鏈打通和共享是電商業務重組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當國企進行重組時,國企旗下的電商平臺將如何規劃,同樣迫在眉睫。李慧娟稱,在相關電商業務重新調整時,三者的資源尤其是食品類別方面的資源會逐漸打通,形成共享。相關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了三家電商業務正在進行調整,目前還在摸底階段,產業鏈進行打通是重組過程中的主要任務,市場資源和生產資源都將進行互聯互通。
上述人士稱,重組完成后,三者將不會各自為政,或將搭建同一個電商平臺互相聯動各自的產業資源和品牌資源。上述人士直言,重組過程中的人員調配和板塊調整是重組過程中的難點。
首農、京糧、二商整合電商業務,并非是國企聯手布局電商的首例。2017年7月,國家電網、航空工業、中國聯通、中糧集團、中儲糧等14家央企電商平臺宣布,共同發起成立中央企業電子商務聯盟。
聯盟中的國家電網電子商務公司發出倡議,中央企業電商平臺要加強信息互通,推動資源共享,深化務實合作,提高行業自律,共創聯盟品牌,服務中央企業改革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對于聯盟中的國企來講,信息互通推動資源共享成為聯盟企業布局電商業務的頭等大事。
借品牌優勢撬動流量
三大國企進行重組前早已試水電商領域。2015年10月,京糧上線電商平臺點到網,此舉被視為京糧啟動電子商務產業規劃。目前,點到網設置了休閑食品、進口食品、糧油調味、酒飲沖調等10個頻道,入駐的品牌以京糧的自有品牌為主。2016年,首農上線首農電商,并在2017年上線宅配業務“宅鮮配”,進行業務調整。二商與京糧和首農不同,并未自建自營電商平臺,旗下老字號平臺選擇入駐京東、天貓等第三方電商平臺增加銷售渠道。以入駐天貓的六必居為例,單品的月銷量可達1.1萬筆。
從首農電商和點到網平臺中的商品可見,所售商品品類和商品均以各自的自營品牌為主,或者是依托國企的產業資源重新設立的新品,但這些商品背后均浮現著國企的身影。北京中清研信息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國企旗下已經深耕市場多年的老字號品牌,培育了市場和消費者對老字號品牌的認可,市場口碑良好并形成了品牌效應,當這些具有影響力的老字號品牌可以聚集在同一個電商平臺中,這些對老字號品牌黏性強與忠誠度高的消費者,將為國企電商帶來天然的流量。
據了解,2017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正式宣布市屬三家農業食品企業首農、京糧和二商實施聯合重組,成立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重組后形成的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就涵蓋電商業務,而三家國企的三元、古船、六必居、王致和等一批老字號品牌成為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的同時,也將成為電商企業共同持有的資源。
內部變革搶奪市場份額
當國企電商的發展并非受制于品牌資源短缺和供應鏈短板等問題時,人才管理與提升效率成為國企電商尋求破局前亟須解決的問題。中糧我買網CEO趙平原曾表示,中糧我買網在上線之初,人才的培養、電商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都是煩惱。
在趙振營看來,互聯網和電商發展,正倒逼國企改革擁抱互聯網,也在加速對國有資產的規范化管理,國企電商要在運營模式、考核機制等方面不斷完善。一方面將行政思維轉換為互聯網思維。另一方面,國企需要提高決策的時效性,讓現有的體制和機制適應電商行業的高速發展。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賴陽認為,電商行業的發展,每一步都在試錯,民營企業可以借助資本承擔試錯帶來的風險,但是國企有著嚴格的考核機制和運營機制,相應的體制機制無法允許因轉型帶來效益上的損失,國企也承擔虧損的風險。
國企電商在拓展電商領域需要從內部進行變革外,還需面對民營電商企業的強攻。從市場份額來看,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7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在2017年上半年的中國B2C網絡零售市場中,天貓、京東、唯品會、蘇寧、國美等電商平臺占據了約90.7%的市場份額,而中糧我買網、點到網、首農電商等國企電商,均未在明確列出的平臺名稱之列。在B2B電商平臺市場份額中,同樣不見國企電商的身影。對于國企電商來說,如何打破當前民營電商巨頭在市場中盤踞的格局,仍是未解的難題。
精準B端欲彎道超車
民營電商企業占據著電商行業的半壁江山,國企電商需要不斷強化自身優勢尋求突圍的方式。接近首農的相關人士稱,在首農、京糧與二商欲計劃重組形成的電商平臺中,B2B模式和B2C模式同樣存在,但B端業務的比重將超過C端。趙振營表示,相較于交易較為分散的C端消費者來講,B端企業的采購量與配送量更為穩定和可控,國企電商可降低商品的折損率與配送成本。此外,國企已經與眾多企事業單位和機構形成了長期穩定的關系,這為國企電商加碼B端的電商業務提供了發揮空間。
在趙振營看來,國企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資源采購體系,是國企電商保持長效優勢的關鍵。電商部門的混改可以讓國企找到更加適應互聯網經濟的新體制,解決國企長期以來所面臨的體制困境。
在國企對電商業務進行重組時,電商領域正處于流量匱乏、獲取流量成本高昂和配送時效性亟待強化的局面。趙振營稱,國企電商要抓住當前電商行業發展的拐點,一方面提前布局,搶奪低成本流量;另一方面要強化布局社區服務,規避過高的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在這個過程中國企電商可以發揮低成本獲取資金優勢和長期以來積淀下來的品牌優勢,進而實現彎道超車。” 趙振營強調。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