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又傳來手機配件行業企業倒閉的消息。
繼10月8日華為中興的一級供應商、深圳市明星企業福昌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宣布破產之后,市場又傳兩家知名手機零配件生產商關門停產:深圳中顯微集團以及位于惠州市的創仕科技因資金周轉問題被供貨商追討貨款,前者大股東已經跑路,而創仕科技則宣布從10月15日起停產。
對于手機配件行業的倒閉潮,業界有聲音認為是智能手機價格拼殺所致。但筆者感覺,除了智能手機紅海拼殺激烈這一因素外,手機配件行業倒閉潮或許就是工業制造革命前產業轉型的陣痛。通過與一些業內人士的交流,我認為手機配件企業的接連關閉破產可能有以下兩個與產業有關的因素。
第一,產品升級轉型,不適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配件企業來不及升級或者無暇、無實力升級,不得不倒閉。
在那些倒閉的的企業里,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福昌電子(10月份倒閉的一家深圳制造企業)一家集精密塑膠模具制造、3C(通訊、消費性電子、電腦)和木塑產品開發設計制造為一體的代工和生產企業。”從這個細節中我們可以看出,精密塑膠模具制造是它的主業。而精密塑膠模具制造,在手機行業方面,主要產品就應該是手機塑料后殼。
但是,根據周鴻祎前一陣子箭射手機的測試中我們大略可以看出,除了低端手機外,中高端手機使用的后殼已經不再是塑料,而是全金屬或者玻璃以及其他材質。也就是說,塑料后殼只是在低端產品中使用,其廣泛程度、利潤空間越來越小。
對于手機塑料外殼和金屬外殼,我與國內某知名代工企業的一位負責采購的員工進行過交流。他認為,金屬外殼將成為主流。他這樣跟我說:“現在手機的一個走向就是,塑料外殼越來越少,金屬外殼越來越多。蘋果、魅族、小米、華為等手機,塑料越來越少,金屬越來越多,越輕越薄。‘制成’越來越多樣化,比如鐵塑結合等等。鋁合金后殼的效果,是塑料外殼做出不來的,效果不一樣。比如,鋁合金外殼,經過某種工藝,有類似于陶瓷的效果。塑料,不行,沒有這種效果。所以金屬外殼越來越受歡迎。”
通過這段對話,我感覺。當金屬外殼逐漸成為主流的時候,某些以塑料外殼為主業的手機配件廠商產生不適應是必然的。外殼這樣,其他別的配件也應該是這樣。那么,有些企業必然要被淘汰。
第二,工業制造轉型,或者說工業革命4.0預演過程中,一部分企業自然要被淘汰。
從世界范圍內看,工業革命4.0一觸即發,傳統工業制造肯定會受到沖擊,中國也不例外。
工業革命4.0的最基本體現是什么?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的最根本體現,就是機器人的使用。機器人的使用,對傳統工業的最大沖擊就是取代人工,另外就是淘汰那些不能使用機器人的落后產業、企業。
不考慮產業轉型造成企業倒閉這一因素,而去談論企業倒閉,不客觀也不完整。以手機配件行業倒閉較多的廣東為例,我們應該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2015年年初,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動員大會上,“會上印發了《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其中提出,廣東未來三年工業技改投資累計將達9430億元,并推動195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機器換人,就是用機器人代替勞動密集型的人工。這說明,從政府層面,工業革命4.0的意識已經有了。
我暑期在廣東曾經與以為互聯網人士交流,他曾經告訴我,當地很多企業已經開始使用機器人了。而在一些企業里,機器人被大量采用的新聞比比皆是,我們在搜索引擎里找找可以看到很多。比如,每日經濟新聞在今年4月曾經報道說,“美的、海爾、創維、格蘭仕、格力、海信等大型家電企業亦已在大量使用自動化設備或機器人進行‘智造’。”以美的為例,“自2011年事業部啟動自動化升級至今的4年里,工人數量減少近一半。”
工業的革命轉型,比如會造成陣痛。這樣看來,手機配件行業倒閉潮中倒閉的企業,是不是有不能適應工業制造轉型的企業呢?我感覺,肯定會有的。不能適應新的工業轉型,以固有的思想、老舊的設備去應對工業制造的變革,被淘汰的命運很難避免。
當然,我們不能排除智能手機廠商惡性競爭造成的低利潤。所以,手機廠商的因素是第三個因素。
但是,如果企業的產品上檔次了,那利潤就會水漲船高,活下去的機會就會多一些。前述代工企業的員工曾經跟我說,好的全金屬手機,一般都在“兩千大幾”的價格水準。這樣看,歸屬于配件企業的利潤自然要比那些五百元手機要多一些,那企業的日子也會好過一些。同理,機器人的投入成本雖然高,但從長期成本上看,是要遠低于人力成本的。
手機配件行業倒閉潮固然一時很難讓人接受,但是,它或許是產業轉型的陣痛,你必須要面對。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