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蘋果年度大會上,一名股東向庫克表示,“坦率地說,我希望你們收購特斯拉。”這名股東的話引起與會者歡笑并鼓掌。
庫克則更像一名外交家,對這一問題避而不談,“我們與特斯拉沒有聯系”,繼而把話題轉向蘋果的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我希望特斯拉能選擇CarPlay,我們已經獲得各大汽車品牌使用CarPlay的承諾”。
但股東并沒有放過特斯拉的話題。一名股東談到,自1984年起自己就一直是蘋果產品的粉絲,“一些非蘋果產品也得到我的青睞,每次看到它我就會極度興奮,這款產品就是特斯拉的Model S。我幻想蘋果和特斯拉之間發生點關系不瘋狂吧?”與會者再次發出笑聲。庫克對此表示,“我們專注于CarPlay。”
雖然庫克用Carplay的普及回避了蘋果收購特斯拉的話題,但是這個消息還是引起了業界的興趣。
前一段時間,蘋果成立新部門造車的計劃被曝光,1000人的團隊,從奔馳到特斯拉,再到A123公司的人才,蘋果造車是真心實意的。而這個計劃目前只是雛形,距離產品還遠,收購特斯拉似乎是選項。股東的提議不無道理。為什么庫克避而不談呢?
一、蘋果的擴張
蘋果雖然這兩年很熱鬧,實際上它已經是一家歷史很長的公司了。在喬布斯回歸之前,蘋果一直是一家電腦公司。而喬布斯回歸后,蘋果把業務擴展到移動領域,從iPod開始,到iPhone、iPad,在移動領域的擴張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蘋果帝國。一個季度180億美元的利潤是創記錄的。蘋果的號召力和粉絲數量空前絕后。
不過,智能手機和平板市場經過幾年的發展,高潮已經過去,雖然iphone6的大屏幕帶來了一輪高速增長,但這是最后一輪紅利了。未來智能手機的增長會與電腦類似,難以支持蘋果持續的高速增長。
而蘋果為了投資者的利益必須擴展到新的領域,日前發布的Apple Watch其實就是一個新領域。
而在消費品中,消費金額最大的就是車子和房子,房子涉及到土地,蘋果無法進入。那么汽車就是蘋果擴張的最佳選項。
二,造車的困難和收購的收益
造車遠比造手機困難,汽車的零件上萬,而且供應鏈不開放。后來者要造車,即使是難度較小的電動車也絕非易事。蘋果雖然現在成立了部門,挖了一些行業內的人才,談了麥格納國際,但是距離設計出原型車還有很長距離,更不用說量產了。如果按部就班來做,至少需要幾年時間。股東們是不愿意等待的。
而特斯拉目前已經有了成熟的車型,做過大量基礎研究,招募了大量人才,蘋果如果收購特斯拉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在成熟車型上修改出蘋果需要的理想車型要比全新設計制造簡單的多。所以股東提出收購特斯拉確有道理。
三、Carplay是另外一個領域
在股東會上,庫克用Carplay帶過了股東了提議,而實際上雖然Carplay也涉及汽車,但是與蘋果造車是兩碼事。
Carplay是一個準備普及到所有汽車的系統,其收益是普及平臺后的軟件和服務收益。更接近于互聯網公司的生態,雖然這個市場也很大,帶來的后續的收益很多。
但是,Carplay與設計制造汽車,銷售汽車獲取實實在在的銷售收益完全是兩碼事,如同App Store不能替代iPhone一樣,兩者沒有替代性,庫克掩蓋的理由并沒有道理。
四,不收購還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既然收購有助于蘋果的造車計劃,Carplay和造車是兩碼事。為什么蘋果回避這個事情呢?我個人認為還是商業模式問題。
蘋果已經很久不制造東西了,把重資本低凈利潤的制造業外包出去,蘋果公司自己只做設計營銷銷售,不背包袱。
所以蘋果在造車上也是這個思路,和麥格納國際談就是讓麥格納當富士康的角色。
而特斯拉是自己有工廠的重資產運營,蘋果收購了特斯拉就要背下這個包袱,而且特斯拉的財務狀況不佳,會影響蘋果的財報數字,進而影響股價,這對看重股價的庫克來說是不能接受的,于是庫克才回避了股東提出的收購特斯拉的問題,用Carplay不高明的掩蓋了過去。
所以,商業模式問題才是蘋果不收購特斯拉的真正原因。蘋果收購特斯拉這事不靠譜。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