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潯芳
這是中華潯談互聯網金融32。
前幾天看到新聞稱,唯品會在上海正在申請小額貸款的牌照,注冊資本金是2億,準備涉足網絡小貸。又看到,陸金所以及平安集團網貸業務,將分拆上市。這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消息。
陸金所在2013年的貸款總額是60億左右。到今年,陸金所,要做到200多億。上市只是一個開始,并不意味著P2P領域業務競爭的結束。
目前,圍繞其平臺,有大量的渠道商依附于唯品會的平臺。此外,也有一些知名品牌企業,借這個平臺來做銷售。一般情況下,這些知名的品牌并不缺少資金的渠道,而唯品會的小貸平臺只需要給那些更小的尾貨處理商以機會。一般情況下,尾貨商從品牌商那里獲得尾貨,往往都是需要現金交易。而再上到唯品會的平臺,還是有賬期的。這便是唯品會小貸的機會。
我覺得,唯品會進入網絡小貸,最大的機會便在于消費信貸,而其輻射的人群是2、3、4線的人群。目前,這些女性消費人群,有著自己的特殊喜好,是唯品會區別于京東、當當、淘寶、天貓的一個區別。
這幾天,也有一些做云服務、硬件銷售的渠道商來找我聊如何界入互聯網金融,主要是想做P2P與眾籌。我個人覺得,這些偏互聯網系的企業擁有的是技術、用戶、平臺等優勢。P2P與眾籌對互聯網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實力比較強的才有這樣的機會。用戶資源,多年實業積累下來的客戶優勢,包括個人客戶與企業客戶。
我個人認為,那些想切入P2P,并且意欲做好的企業,在客戶、行業、技術、平臺、品牌等各個維度,至少需要占有一端。到2013年,一些想做P2P的企業已經如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已經在行業內起跑,想要有后發優勢,就需要有資源。
那些原本做細分行業的企業擁有機會,因為這些企業深入行業,對生產端、銷售端,或者兩端的供應鏈都比較熟,數據的顆粒度細致,有機會做好風控。有一些傳統企業已經成為一個大平臺,那么將P2P的某個部分疊加進互聯網當中,還是有機會的。這其中,比如行業IT服務商借助信息進行信用貸款,保理等貸款。
最近,監管層有傳聞,要針對P2P進行監管,有幾個要求,一是注冊資金的要求,5000萬到1億。二是對公司骨干的要求,要求有幾名在銀行業工作5年以上的金融骨干加入公司。雖然,這些傳聞的具體細節、數字類的信息不一定可靠,但是傳遞出來的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要求還是有可信度的。
當越來越多的電商平臺,要進入互聯網金融領域。那些獨立的P2P平臺又有何種機會呢?
在互聯網上,這些有電商業務背景的平臺進行P2P,是有自己的獨特優勢。而這們往往也依據于自身平臺上的數據,將金融服務疊加進去。
而諸如,沒有電商業務支撐的P2P,未來的發展機會在哪里?在國內,小貸公司的規模都不大,因為其自身放貸需要使用自有資金,銀行融資的規模不得超過自有資金量的50%,當時,資產證券化并不發達,這使得整個小貸的規模不大。
接下來,在可見的一段時間內,P2P小貸也將需要筑高準入門檻,雖然只是平臺的撮合,但注冊資金也有要求。
目前,電子商務在整體商業當中占比6%-8%左右,未來有機會達到10%。但再往上增長,也會有很大的壓力。這意味著獨立的P2P平臺,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再往P2P的深入發展階段來看,現在的P2P大部分是解決了資金端的問題,就是打破吸收投資人之間的不對稱,通過互聯網的手段,更快,更有效率地聚集投資人,目前個人的投資者居多。這只是P2P發展的第一階段。
到了第二階段,越來越專業的投資人,包括大量的機構投資人將會聚集在P2P平臺上,這對P2P平臺的項目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專業。但找項目的能力并不會是規模效應,這意味著,未來的P2P平臺, 很難是一家獨大,幾家壟斷,必是百花齊放,各個各的行業、區域、客戶優勢。
到了第三個發展階段,P2P平臺需要去打破資產端的信息不對稱,有的會往財富管理的方向去做,有的會借助于互聯網來尋找優質、價格低的資產。未來,“我要借款”還是會大量出現在P2P網貸平臺上,如果整個社會的征信體系建立得初有眉目的話。
接下來,中華潯談互聯網金融系列會推出抱大腿之阿里、京東等等,如果你想聽到什么樣的內容,也可以隨時聯系中華潯哦。夏天來了,潯友們,要注意防曬、防暑。今年的夏天,熱浪滾滾。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