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獵豹移動公布了該公司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財報及2015全年財報。財報顯示,獵豹移動第四季度總收入為11.33億元,同比增長92.3%;2015年總收入為36.84億元,同比增長108.9%。
據悉,驅動該公司本季度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移動業務、海外業務的表現,值得一提的是,本季度獵豹移動海外收入為6.16億元,同比增長343.1%。
通過財報我們不難看出,獵豹移動已經可以說是完成了全球化的第一步。隨著核心工具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爆火,獵豹也建立起了面向全球的移動廣告平臺及硅谷和印度辦公室。如果說幾年前獵豹移動的核心任務是“征服大海”、完成全球化的話,那么現在來看,獵豹移動已經提前完成了這一目標。不過,這份成績也帶出了一個全新的問題,那就是征服了大海之后,獵豹移動的下一步該怎么走?
我認為,是時候去占領海港了。
下一步計劃:完成本地化,占領海港
“征服大海”指的是全球化,關鍵詞是闖蕩,而“占領海港”指的是在全球化的基礎下完成本地化,關鍵詞是沉淀。有人或許要說,為什么要本地化呢?利用拳頭產品持續地在全球范圍內取得用戶不是很好嗎?這當然好,但對獵豹移動來說,這是在吃老本,而不是在建立全新的未來。獵豹移動的未來,就在于本地化。
獵豹移動的CEO傅盛就曾經表達過,他說用戶并不習慣經常下載安裝APP。言外之意,其實是軟件業務的天花板問題。以目前獵豹移動取得的安裝量和活躍用戶來看,雖然隨著互聯網的進一步普及,這些數字還要增長,但瓶頸也是擺在那里的。當然,獵豹移動哪怕是不做其他謀劃,憑借現在的成果也能在未來十年內獲得大量資金回報。可是有理想的企業是不會安于現狀的。因此,開拓全新的業務支線是獵豹移動的一個必然選擇。
事實上獵豹移動已經在進行這一方面的工作了,那就是建立全球移動廣告平臺。而眾所周知,廣告平臺與軟件研發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軟件可以通過應用分發渠道在全球范圍內取得突破,但廣告平臺需要展開商務合作,需要有本地化的運營團隊作為支撐,也需要從事相關的數據研發工作。所以說,獵豹移動由征服大海轉為占領海港是大勢所趨。
獵豹移動占領海港的優勢與挑戰
在獵豹移動的本地化進程中,優勢與挑戰并存。
優勢之一在于獵豹移動通過軟件業務的成功,已經建立起龐大的品牌勢能。這很利于獵豹移動在陌生的國度打開局面。例如今年2月,獵豹移動任命了新CTO范承工,這位大數據專家將駐扎硅谷辦公室,進行基于獵豹移動廣告平臺的全球研發工作。范承工在加入獵豹移動之前,是一家大型云計算企業的高級副總裁,如果沒有品牌效應,獵豹移動很難吸引這樣的人才加入。
優勢之二在于獵豹移動已經建立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移動廣告生態系統。一方面,有Facebook、Google這樣的巨頭合作伙伴為它提供有效支撐,另一方面,獵豹移動通過投資并購等手段,可以完成對本地市場的空降。收購美國的移動營銷公司MobPartner就是一個良好的例子。
當然,擺在獵豹移動面前的挑戰也同樣存在。其中最大的挑戰,在于獵豹移動自身企業文化與本地文化的融合,這很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但他卻很難成為一個地道的當地原住民是同樣的道理。面對這一點,其實考驗的是獵豹移動的耐心和包容程度,唯有深入了解本地文化,才有可能真正實現對本地海港的占領,成為當地的一份子。
雙總部對獵豹移動本地化的意義
新上任的CTO范承工,除了要帶領技術團隊展開研發工作之外,還將負責硅谷辦公室的建設,據說,硅谷將成為獵豹移動的全球第二總部。如此一來,獵豹移動將出現一種驚人的雙總部狀況。
可以想象,無論從技術革新、產品運營或者市場格局角度而言,雙總部的建立都很可能會產生創新的火花。眾所周知的是,中國和硅谷之間,各自都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和創新實力,但實現的路徑卻完全不同,由于擁有了雙總部,那么這種交流必然會十分頻繁,創新性產品的可能性也因此大大地增加了。這對于獵豹移動本地化戰略的實施,會產生很強的助益。
那么在雙總部的情況下,獵豹移動究竟該聽誰的?關于這一點,我以為北京作為獵豹移動的第一總部,它的身上并不直接擔負本地化的使命,因為所謂本地化都是對海外市場而言的。換而言之,在本地化的進程中,獵豹移動很可能將硅谷總部的決策放在首位,北京總部將憑借多年的積累對新建立的硅谷總部提供支持。當然了,這種猜測是否會應驗,還是要長期觀察才是。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