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組裝一臺電腦之前,我們會先會選購硬件,但由于對硬件的不了解,常常會誤入裝機選購硬件的誤區中,導致做出了錯誤的決定,所以今天裝機之家曉龍依然給大家更新一篇小白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問題與誤區解答篇,已經是第三期了,每一期都會為大家解答不同的DIY裝機常見問題和選購誤區,文章結尾也會有第一期和第二期鏈接,有興趣不妨可以看看。
小白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問題與誤區解答第三期
小白組裝電腦選購硬件常見誤區解答總匯:
1、i5一定比i3性能強,i7一定比i5性能強!
一般來說,同一代的CPU,酷睿i7無疑是比i5、i3的性能都要強的!比如intel第九代處理器,例如i3-9100F、i5-9400F、i7-9700F,無疑是i7-9700F性能最強,其次是i5-9400F,最后是i3-9100F,但是如果是不同代的情況下,就不一定了,因為電子產品是會不斷更新換代的,每一代CPU都有性能提升,舉個例子,目前的intel第九代i3-9100F,性能還略超intel第七代i5-7400。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舉個例子來說,例如你向別人推薦了一套i3-9100F的電腦配置,而他直接說了一句,性能是不是太低了,我六七年前配的就是i3了,要不就是找網上一些廉價的i5主機,基本上都是第一、二、三代i5,來對比價格。表面上型號是i5,例如第二代i5-2300,但是性能可能只能達到現在入門奔騰處理器的水準,還有電子產品是會不斷更新換代,老產品會停產的,例如九代產品推出,八代產品就會即將淘汰,而七代或者以下代數無疑會直接停產,意味著這類主機都是二手翻新的,性能也差距甚遠。還有一些主機i5級、i7級CPU,如果你給商家一瓶假酒,他可能還能幫你編幾個更好的形容詞,例如鉆石版、鉑金版、至尊版、黃金版i7級處理器,其實稍微懂一點電腦的朋友,i5級和i7級根本和CPU型號沒有任何關系,只是商家忽悠小白的一種形容詞而已,來隱瞞洋垃圾CPU的事實。(關注“裝機之家科技”公眾號,更多硬件知識)
cpu天梯圖部分截圖(型號位置越高,性能越強)
2、CPU核心數量越多性能越強?
只用核心數量來判斷一款CPU的性能無疑是錯誤的,但是小白經常會被這樣忽悠,而商家抓住了這個商機,因此誕生出淘汰大幾年的E5志強洋垃圾主機,什么六核心十二線程,八核心十六線程,給你八個垃圾核心未必有四個強力核心性能強,因為還需要看單核性能的,例如amd老架構的FX8300,雖然具備八核,其性能基本被現在的i3-9100F吊打,所以衡量一款CPU的性能千萬不能用核心數量來判斷,最好參考CPU天梯圖。
3、CPU主頻越高性能越強?
主頻和核心數量基本一樣,千萬不要只看主頻,因為CPU的性能主要是架構、主頻、核心數量、緩存、工藝等多種因素決定的,僅僅憑借主頻是無法判斷CPU的性能的,主頻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同一代CPU內用于橫向對比的,如果不同代的情況,僅僅只能作為參考意義。舉個例子,AMD稱基于全新的Zen2架構(AMD銳龍三代)相比上一代Zen+(AMD銳龍二代),實現了高達15%的IPC性能提升,意味著CPU相同頻率下性能提升15%。
4、電腦開機快說明性能好?
我們知道,傳統機械硬盤對于現在的硬件來說,無疑是最拖后腿的,這也是為什么如今裝機首選固態硬盤的原因。如果用戶覺得開機快就是性能好,那肯定是不正確的,為什么這樣說呢,一套酷睿i3主機和一套i7主機,你給i7主機只安裝機械硬盤,給i3安裝固態硬盤,你會發現i3主機相比i5主機開機速度快上不少,并且在系統的流暢性,軟件加載,游戲加載中都快上不少,因為所有的文件都是安裝在硬盤上的,這時候反映的就是硬盤的讀寫能力。
5、渲染主要吃顯卡?
絕大數的渲染都是吃CPU的,例如PS出圖,PR壓縮視頻,3D MAX出效果圖,等等專業軟件,顯卡的重要性不及CPU,有時候顯卡只是輔助渲染加速而已,進一步提升效率,但是也有例外,例如像AE實時渲染往往是利用顯卡加速來完成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還需要看專業軟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