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組裝一臺游戲主機,往往是CPU、顯卡和主板是用戶最為關心的三大核心硬件,這也是被很多組裝電腦大眾稱之為主機三大件。而這三個核心部件里面當屬CPU是最重要的,對于CPU是多么重要,簡單來說就好比人的大腦,決定了整個身體的流通和運行,所以我們組裝電腦的時候,第一要素是要確定好CPU。那么在選購CPU的時候存在哪些誤區呢?下面“IT數碼通”為大家整理一下大多數小白買CPU容易走進的誤區。
誤區一、CPU核心數越多越好嗎?
一款CPU不僅僅只有核心數,還有主頻、構架、加速頻率、是否支持超頻等參數影響,所以我們不能單純說核心數越多越好。是的,在很多人看好,那些性能好的處理器,尤其是高端旗艦CPU,核心數確實要比低端或入門CPU核心數多,但這不足以反過來說明核心數越多,CPU就越好。我們知道核心數越多,在處理多任務和渲染等場景當中確實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時候普通的用戶在處理辦公和簡單的程序當中并不會用到那么多核心和線程。
我們知道過去幾年高端處理器都被Intel占領,導致那個時候我們并沒有常見現在如此多的核心數,那個時候的i5普遍都是四核四線程,所以很多時候市場很多程序軟件對那些多的核心優化并不好,所以核心太多容易出現游戲報錯。比如之前AMD發布的32核心的線程撕裂者二代2990WX就出現過核心數太多游戲無法啟動的局面。加上同系列的CPU型號,核心數越多意味著成本越高。所以我們在購買CPU的時候,要結合自身的實際需求來選擇,如玩游戲,就沒有必要花非常高的預算在CPU身上。
不過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最近2年Intel在市場上也開始往高核心方向發展,所以市面還在有很多游戲對多核優化還不錯。對于大部分游戲玩家來說,其實基本上6核心就完全夠用了,當然了對于那些3D渲染等專業性強的軟件,我們可以考慮更多核心(八核-十二核)都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