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津區已形成了包括團結湖大數據智能產業園在內的環交大生態經濟圈,并在地理區位、交通網絡、產業資源、人才供給等多個層面構筑了平臺型優勢。”
數字化和智能化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力。如何挖掘優質創業項目,尋求產業合作將是地區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7月21日,以“數智團結 創領未來”為主題,第二屆“‘團結湖杯’數智重慶·全球產業賦能創新大賽”長三角區域賽決賽在杭州成功舉行。

(大賽現場)
自4月啟動以來,此次大賽已相繼在成渝區域、京津冀區域舉行了區域晉級賽。本次長三角區域賽由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政府主辦,團結湖大數據智能產業園、重慶市江津區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重慶團結湖大數據智能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西部分院、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協辦,36氪支持舉辦。
大賽重點圍繞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智慧農業等亟需的數字化應用場景需求,征集基于機器視覺、數字孿生、5G+ 工業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企業。
此次長三角區域賽共有10個項目團隊入圍。經過項目路演和專家點評打分,5個項目最終晉級全國總決賽,分別是北京靈犀微光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宇鏈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宇坤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芯象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聯鯨電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頒獎儀式)
重慶市江津區經濟信息咨詢中心副主任易冬梅在大賽上表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技術的持續發展,整個社會都在全面邁進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智能化必將成為整個中國經濟面向未來高速發展的驅動力。同時,江津作為傳統工業大區,產業門類齊全,應用場景豐富,在數字經濟發展上有著顯著的比較優勢。

(重慶市江津區經濟信息咨詢中心副主任易冬梅)
作為西部(重慶)科學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津區以智能裝備、智能網聯汽車、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新型材料為主導產業。重慶市江津區雙福工業園發展中心副主任袁偉在大會上表示,江津區有著堅實的工業基礎,已形成千億級先進制造業產業園區。他介紹道,江津區目前轄區內有規模以上企業241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794.6億元,占全區58.5%,占西部(重慶)科學城的五分之一。江津區已形成了包括團結湖大數據智能產業園在內的環交大生態經濟圈,并在地理區位、交通網絡、產業資源、人才供給等多個層面構筑了平臺型優勢。

(重慶市江津區雙福工業園發展中心副主任袁偉)
在大賽的評委點評環節,浙大友創資深合伙人吳俊劍作為代表,高度評價了此次參加長三角區域賽決賽路演的項目。吳俊劍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小企業的培育孵化工作,在產業和創投領域均積累了豐富的資源與經驗。他十分贊許江津區政府在數字與產業融合上的嘗試,并感謝江津區政府為長三角地區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肥沃的土壤,積極推動了科技領域項目的實際應用場景落地。

(大賽評委浙大友創資深合伙人吳俊劍)
賽后,主辦方、評委與路演項目進行了交流,各公司代表與重慶江津區領導就合作及落地意愿進行了進一步溝通。宇鏈科技表示,其區塊鏈技術能助力重慶在政務機關等多領域的改革進度,宇坤檢測則希望與江津區在資金支持層面展開合作。芯象科技也表示,期待能與重慶當地企業合作,共同探求產業價值。

(交流會)
重慶市江津區經濟信息咨詢中心副主任易冬梅表示,江津區已構建起以大數據智能化、先進制造、高技術服務為主導的產業體系,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此次大賽以開放的姿態與各參賽項目交流合作,希望能推動江津的各項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江津區政府也將在廠房定制、稅收減免、人才引進等各方面服務于企業,通過與優秀企業的合作,加快重慶江津區產業升級的步伐。
立足于“大數據”的開發,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實體產業升級的大幕已經拉開。而大數據戰略的落地和數字經濟的建設,既需要先進技術,也離不開充足的應用場景。以重慶江津門類眾多的產業場景為依托,“‘團結湖杯’數智重慶·全球產業賦能創新大賽”將積極挖掘創新勢力,為技術與產業的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據悉,此次大賽的全國總決賽將于8月中旬在重慶江津舉行,屆時晉級總決賽的眾多項目會一同亮相,敬請期待。
特別提醒:本網信息來自于互聯網,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