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騰訊正在內測一款名為Tencent OS的手機ROM,又名騰訊OS、TOS。通過宣傳頁下方,用戶可以申請獲得內測資格。

其實,這已經不是騰訊第一次做ROM了,早在2012年的時候,騰訊曾經發過基于Android 4.0系統的ROM TITA,甚至早于百度的云ROM。只是如今百度云ROM已在刷機黨中有了一定的口碑和基礎,而TITA卻沒了下文。
不過BAT里面最早做ROM并不是這兩家,而是阿里巴巴的Yun OS。Yun OS早在2011年時便已經推出,與其它兩家不同的是,阿里Yun OS號稱是基于Linux獨立開發的系統,可以兼容安卓,但不是安卓。
隨即阿里巴巴與天宇、飛利浦等二三線手機品牌合作,推出搭載Yun OS的智能機,可惜并未引起市場的反響,后來與宏碁合作,后者直接被谷歌威脅叫停。一直到了2014年隨著Yun OS 3.0的成熟,并與魅族合作推出搭載Yun OS 版本的MX4開始被市場熟知。
與阿里巴巴不同的是百度云ROM的重心一直在適配不同品牌的手機,而非和手機廠商合作。隨后百度戰略投資了一鍵刷機工具卓大師、收購刷機大師,而騰訊也不甘落后,收購刷機精靈等。
BAT的戰略很明確,不僅要通過第三方應用市場牢牢占據流量入口,而且還要進入系統底層,讓自己的產品和手機操作系統牢牢的綁定在一起。
騰訊之所以后來放棄了TITA,是因為騰訊是BAT中最沒有危機感的一家公司,百度則是危機感最大的一家,去年上半年之前,不少人提出,BAT應該變成ATM,小米應該替代百度的位置。
而現在BAT三家的ROM目前百度做得最好,知名度也最高,基本上可以和MIUI相提并論。
如今,騰訊重啟ROM開放計劃,我想原因可能有三點:
第一,微信、手Q用戶增長遭遇天花板,海外增長并沒有達到騰訊的預期,并且,社交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說不定會有新的社交APP來顛覆微信,騰訊有了危機感。
第二,百度、阿里的第三方ROM做的風生水起。如今BAT三家之間的業務越來越重疊,騰訊不能坐視百度、阿里在自主OS領域一步步做大。
第三,前有小米為鑒,當小米一步一步的走出來后,沒有人再懷疑,小米會成為下一個巨頭;后有去年年末的360不惜拿一半的身押寶手機,可以說,移動互聯網入口的競爭,已經從APP→應用商店→系統底層(ROM)。
目前來講,做手機與做ROM來比較,做ROM無論資金投入、時間、經驗還是技術等,都遠遠比做手機更高效,并且在手機廠商刀刀見血拼銷量的情況下,做ROM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進可攻,退可守。
不過,做ROM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除了刷機黨外,普通用戶不愿主動去嘗試新的ROM,即使如今刷機的門檻越來越低,但是用戶買手機只是為了使用,有幾個會和我一樣像個神經病天天樂此不疲的刷各種ROM,這是病,得治。
所以在ROM成熟后,推出新的手機也是勢在必行,畢竟刷機黨的比重太小,雖然可以積累口碑,但是BAT需要的不僅僅是口碑,更是用戶。
所以2015年,百度和騰訊會不會推出自有品牌或者合作品牌的手機,我想是可以期待一下的。但是,如何把銷量做起來,是一個大問題,畢竟BAT在做硬件方面的經驗還是有所欠缺。
不過,如果騰訊或百度推出自有品牌或合作品牌手機,給用戶的補貼一定是少不了的,比如:針對一二線城市,打車會有減免,吃飯可以贏免單,針對學生用戶,可以贈送一年的會員、黃鉆什么的,還有專屬叼炸天的專屬客戶端標志。
多了BAT,2015年的手機混戰可要比宮斗劇更加好看。
特別提醒:本網內容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若本網有任何內容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本站將會在24小時內處理完畢。